今天去医院复查,人山人海。有人曾说过,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去几个地方,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开门见山。现在各大医院都开通了自己或某些平台的挂号诊疗APP,患者从预约挂号,就诊叫号,查看检查结果,这些操作都可以在线操作,可以说是非常的方便了。但是,对于不熟悉操作的老年人来说,未必是个福音。尽管在医院里有医导人员的帮助,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还是很困扰老年人。当然,也有一部分善于学习的老人操作比较顺畅,经过我的观察,属于少数人群。
我分析,原因有三。
1,手机移动设备不到位。老年人的观念相对陈旧,对节省有执念。老年人比较花哨潮牌的衣基本都是儿女甚至孙辈淘汰下来的,自己衣服都是老三色,黑白红;老年人的手机品牌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是老年机,声音大能听广播,功能简单;有的是智能机,大部分是儿女闲置的,也有一小部分老人自己掏腰包购买高端智能机。这小部分老人,因为他(她)们年轻的时候一直在追赶潮流,老了自然也不会被落下。移动设备上的差异,导致某些功能不能实现,无法使用诊疗APP进行挂号,缴费和查看化验单等。那么解决办法是不是更换手机那么简单呢?部分是这样的。还有大部分还涉及到手机的操作熟练程度。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
2,APP的设计缺陷。开发APP不是难事,提需求,写代码,跑一跑,没问题就可以上线,定期发布升级包,根据需求反馈增加小功能等。产品的开发对象一定不是老年人,老年人没有带货流量啊。大部分APP功能很齐全,操作不友好。对于老年人字体不是大问题,放大字体,戴眼镜,大屏手机都能解决。问题是操作繁琐,层级太多,许多功能找不到,不会用。越是着急,越是找不到,血压一上来,老人就真的留在医院治病了。我自己用的一个APP,我很嫌弃。安装时索要一大堆手机权限不说,每次必须升级,如果不升级就不能使用,连登录页面也点不进去,太霸道了。因为十分需要,又不能卸载,很是鸡肋。
3,老年人放弃学习能力,等靠心理相对较强。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子女都很听话孝顺的情况下,家里有多个子女的老人幸福指数要高一些。今天这个不来那个可以到。独生子女就苦了。一定要等到儿女有时间带你去看病,你才可以去医院做检查。自己省心了,儿女累心了。我在医院经常看到一边狂打电话交代工作,一边拖着老人去做检查的子女们。老人很委屈,儿女也委屈。互相理解还好,不理解就容易激发矛盾。最近大火的“苏大强”就把许多现实搬上了荧幕。父母子女之间搞得很疲惫。子女不听话呢?那就只能靠求生欲了。求人或者靠己。
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归因分析了一些原因。解决办法来了,就是我的商机。
1,对人进行改变。组织培训教学,提高老人使用手机的技能。
2,对设备进行改变。研发打造专项手机,简化操作流程。
3,提供专项服务。有偿共享帮扶服务,挂号,诊疗,取药一条龙,解决老人和儿女看病难,陪护难的双难问题。
欢迎拍砖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