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坚持日更的第1196天。
今天也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昨日参加媒体的交流活动,又触动了曾经的某些记忆。

当第26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突然想起 自己曾经校园记者的日子。在上大学的时候,自己也是学校校报记者团的一名学生记者。当时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也是一名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自然对加入文学的社团或者校报的记者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也为能够加入记者团而感到骄傲。
大学刚开始那个秋季学期,当学校启动招新的时候,自己就毫不犹豫的去报名,作为刚入学的新生,当时去参加报名心里还是很忐忑的。
记团招新不像其它社团招新,直接去参加竞职演说,这个是需要提前提交作品的,通过提交作品进行初筛,确定名单后,才能够进入一个实习期,当时虽然非常急切的想加入这个团队,却不知道希望几何。
2005年11月18日,正式加入贵州师范大学校报记者团新闻部实习,我是在17日得到被校报招新记者团录取的消息。
当日在日记中写下:今天我被校报招新记者团录取了,开心极了,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坐标,找到了人生方向,觉得新的生活就又要开始了。
希望通过在校报的工作实践锻炼,能够为将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希望在写作能力、编辑排版、新闻采访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总而言之,我像是找到了一种归属感,终于知道自己要去追求什么,真正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大学开学伊始,有很多的社团招新,也参加过文学院学生会学宣部的招新,但是阴差阳错的错过了学宣部,而进入了书法研究协会。
后来在校报记者团招新的时候,自己又分别提交了文艺稿和新闻稿,其实也想增加被录取的机会。而我恰巧却被录取到了新闻部,在后来的第一次新老记者交流会上,大家做了交流发言后,记者团的何秀仁团长,对我的情况作了补充说明,他认为我的文艺稿和新闻稿写的都不错,但是评委们审评时都是优,而且他也大概介绍了我过去发表的作品,为我有这样的基础感到很高兴,也希望我能够早日拿到学生记者证。
其实相对于文艺部和新闻部,我自己更加钟情于文艺部,因为那样也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适合自己的爱好。但是校报文艺副刊的发文其实是很难的,毕竟篇幅是很有限的,大部分以学校的新闻、动态和消息为主,然后会有一些科研的报道等。
这些相对是容易让大家得到更多的锻炼,去挖掘报道更多的素材。但写作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需要去坚持,持续不断的去写。
只不过在新闻部我们需要去观察,需要去采写挖掘新闻线索。每个新记者有一年的实习期,如果这个实习期你没有发表作品,没有在校刊上发表自己作品的话,就会被淘汰出局。
那是一段非常煎熬的日子,刚开始时每次投出去的稿子都满怀期待地希望能进入报端,希望早日上稿能顺利的通过实习期的考验。
然而常常也是石沉大海,好在编辑部的老师会对作品进行一些点评,会让我们去分析那些上稿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被采用。会帮助我们修改,提升不足的地方,以便后期的改进。
当然,这期间的日子确实是很煎熬,翻看曾经的日记记录:每次校报出来的时候都怀着急切的心情去浏览,结果又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时候真觉得这校报可是一个天花板,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常在想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自己的作品出现在上面呢?甚至会担心自己都不能顺利的拿到学生记者证。也终于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常常会感到迷茫与困惑,一次又一次在挫折中煎熬。
其实实习期也是一个考验期,也是一个磨练大家毅力的时候,不仅是写作能力,更是你坚持的考验,是毅力的考验,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放弃了。我半年时间没有一篇作品稿件被采纳上稿,真的是走了一段非常艰难的路。后来回头来看时又一切都值得。
记团开会时,编辑部的周老师鼓励大家说能坚持下来的其实是少数,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出现短暂的高潮和低潮,但是当你持续的去坚持的时候,认真的去对待每一天新闻,去收集采写有价值的新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当你认真去付出后,一定会得到你的收获。
正是因为在记者团的这段经历,让我持续的坚持了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就在大学的生活中迎来自己高光的时刻,尤其是大学的第一年收获拿下了7个荣誉证书(写作四个,书法三个)。
这些荣誉的频频获得,又让自己得到了正向的反馈。当你的付出,得到正确的反馈时,你又更加的充满了动力。
到2006年的6月23日,我的新闻消息终于在校报发表了,将近8个月的一段艰难的时光,庆幸自己没有放弃。2006年12月25日实习期满,正式成为校报的一名学生记者。
本来是希望早一点能够拿到学生证的,然而一次次稿子的石沉大海,甚至让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在削减,甚至有时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然而,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的时候,终于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终于总算让自己喘一口气了,也让自己定下心,继续努力下去,坚持下去,一切都会有所回报的,虽然过程有些折腾,但是结局是甜的。
走出的第一步总是很难,第一次成功更是难如登天,但是当你有了第一次的收获之后,后面的好运也就接二连三的来了。


2007年的1月终于办理完手续,提交照片等,获得了学生记者证,终于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学生记者。这一路走来一年多的时间,从2005年11月实习期,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实现自己的记者梦。
这个过程有几多艰难,几多崎岖,但好在自己终于坚持了下来。虽然刚开始没有进入自己想要的文艺副刊部,进入了新闻部,通过新闻的采写,让自己更加去热爱这份工作,出去跑新闻,去做人物的采访。
当时采访报道了叶辛老师在文学院的讲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名作家,也更激发了自己的文学梦想,报道了汶川大地震学校的行动,采访了系列人物等。
而其中特别对我影响较大的两个人是全国模范教师黎道洪教授,真正诠释了学校的校训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优秀的同届的思政学院的崔同学,当时她作为团省委候选代,也因此结下友谊。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他们敬业、钻研、勤学,每个人都是一道光,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去走好自己的人生的道路。
文文同学,是我们同龄人的骄傲,在她身上我看见了那些闪光点,也激励着自己去上进。
在QQ空间里还记录了一份采访的感想:
采访感悟(编辑于 2007-11-2810:22)
又一次人物专访做完了,这一次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深度的报道,我第一次花这么多时间来做这次的一系列采写工作,比“全国模范教师”黎老师的采访都要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采访,尤其是突出了她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在其中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感触,也许是同龄人更容易相处的缘故,而我跟她好像都被彼此感动了,我的感动来自于她人生的经历,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最重要的是她是那么的真实、本真,给人的感觉很舒心,在编辑整理过程中也很注意还原一个本真而精彩的她,另外我个人也很欣赏她的这种人生方式和个性特点,可能在某种思想层面上,我们之间有很多相通的缘故,我总怕我的文字不足以把我的主人公写得够完美,就像紫式部对她所寄予的理想的主人公留下空白一样,把自己融入作品中去,感悟其中的点点滴滴。她说她感动了,感动来自于我文字的感觉,我很喜欢她的这种说法。
都说只管努力,上天会奖励勤奋努力的人。2007年12月当选为贵州师范大学报学生记者团文艺部部长。2007年11月,贵阳市读书月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入选大奖作品集。
2008年5月23日被评为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记者”。人生中我们总是喜欢去做自己的事情,总想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是有时候在路上的我们并非一帆风顺,会经历一些挫折,但是也会逐步的向好的方向去发展。比如在记者团的一次经历,后来我真的如愿以偿,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相信只要自己去认真的努力,你的努力终将会被看见,终会得到认可。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编辑于 2007-12-618:19)
记团终于又重新分工了,我算是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对于文学不知为什么,总有那种无法言说的感情。同时我又希望自己的文学情结去影响周围的人,尤其是做了记团文艺部长,我就更有这种责任和义务,文学也就不再是个人的情结。记得刚进大学时,去竞聘学生会的学宣部,那一次算是自己的第一次面试了吧,但是阴差阳错的加入了书研会,进记团也是,前任何导认为我的新闻稿和文艺稿都差不多,后来把我安排在了新闻部,经过了这么多曲折,现在算是回归了吧。想想人生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总是会有得有失的。


当我拿到记者证的时候,心里却很感慨,当初报名应聘的时候有多少人?而应聘时的初选又淘汰了多少人?更难熬的是艰难的实习期间又淘汰了多少人?有的或许写着写着就放弃了,慢慢淡薄了起初的热情,写着写着也就没有了曾经的信心,写着写着就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学生记者,一直陪伴着自己走过了大学的时光,毕业的时候,记者团的老人和新来的记者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开交流会,开欢送会,唱着团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仍然热泪盈眶。
我很庆幸自己一路坚持走到了终点,也得到了学校表彰的优秀记者,圆满完成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梦想。
一路走着,感谢曾经那些记者团的日子,感谢曾经鼓励自己的老师,也感谢自己一路的坚持、执着与热爱!
写于2025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