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mixin bot的事情从年前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记录一下大概情况吧。
年前群里一个朋友发了张图片,显示在mixin app上用eos兑换了xin。当时还没关注过这个项目,觉得好奇,就去查了一下资料。
发现在bigone上有卖,价格在四千多,而按eos当时的价格兑换的话,xin的价钱只有一半。
当时就想赶紧去换,这个是自己不好了,也不想想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让你白赚钱吗?
去下载了mixin app后,看着那个图片上说明添加了mixin bot机器人,然后点击了机器人,发现没反应,就去工具栏找,看到转款选项,想着是不是直接转就可以了,这里又冲动了,想当然的做了而没有去跟发图的人确认,就按上面钱包地址转了四百个eos到钱包,再转款给了bot。
可是转了eos以后没收到xin,当时觉得奇怪,不知道哪个步骤不对。看图是完全一样的啊。
这时觉得有问题了,eos没了,xin也没看到。
回过头去找群友问怎么回事,群友说要白名单才可以兑换,而且不是转账,而是bot给出比例换。
这才发现搞错了,第一时间就想找客服,然后发现官网只有fb,twitter。先去了twitter,因为觉得可以实时对话。在twitter最近一次发言上留了言,这个最近一次官方发言也是一两周前了。等了一天没有回复。就去了fb,发现fb也是没有信息发布,在messenger发了信息也石沉大海……接着发了两封官网邮件,依然没有任何人回应。
这个时候有点着急了,发现怎么这个团队根本联系不到。没办法又去微信群问,大家都很关心,有人主动说有冯晓峰微信可以帮我问问。当时觉得这下应该可以了,有微信能联系上总是应该有确切答案的。
过了几天没回音,群友说冯晓峰没理他的微信留言,说冯晓峰有小米圈,可以去那边问。我就又花钱进了小米圈,这已经是大概两周以后了。
进小米圈第一时间给冯晓峰发了问题,可是依然没回音。过了两天突然发现冯晓峰回答别人的问题,跳过了我的,觉得很不能理解,就是一个普通的问题,为什么要跳过不理?难道是没看到?应该不会啊?
隔了一天,发现冯晓峰一秒前刚回答了其他人的问题,赶紧在他的回答下问了eos的事,终于得到了回应,答复是,“将来 有空 再说”。这样的答复真是大大出乎意外。虽然在fb和twitter,官方邮箱以及小米圈的遭遇已经让我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得到这种态度和方式的回答依然是意料之外的。为什么会这么不耐烦和没有诚意的态度对待客户的问题?
意料之内的是,又有两个跟我同样遭遇的人出现了,不同的是他们属于粉丝,一个是哀嚎求东哥,一个是大度说没关系,东哥会解决。然后开始有其他人说不该现在问,因为国内要过年了,不能打扰人家过年。好吧, 人都需要休息,那就不打扰。
一个年过了一个月,元宵以后,我也没想再去追问,因为觉得从上次的答复可以看出来对方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对待客户的态度,不想再去追问然后再被敷衍。
粉丝客户忍不住了,在小米圈问什么时候可以解决,答复曰,现在没人有空,等着吧。
又等了一个月,我再次在小米圈询问有没有具体解决时间,答复说,一年以后。
事情到此,也就基本这样了。
可是在答复下面的各种回答又让人大开眼界了。有人点赞,有人说东哥威武,有人说很好,东哥替你锁仓,要感谢东哥。有人开玩笑,这都能理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别人的倒霉事拿来嘲笑一下证明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是很多人的习惯。
可是有一个回复又一次让我意外了,说东哥在访谈节目里特别说了这事,说对添麻烦的人绝不会客气。首先事情会被访谈节目提起就挺意外,看来还是具有普遍性的,误打eos的人看来不少,所以才会引起关注。那么对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从技术上讨论还是情绪化处理呢?其次说添麻烦,开发项目本身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麻烦的过程,客户不会象开发人员那样了解app的使用,会误操作,所以才有user friendly一说。失误和错误是不同的,哪怕就是错误,也不是故意要添麻烦的,打错了自己的资产,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做为项目方,有必要不客气,要用这种方式去处理事情吗?
也许正是这个公开的表态,让这个帖子下面添加了那么多的冷嘲热讽和幸灾乐祸,这才理解为什么第一个帖子下的留言跟这个帖子下的跟帖如此不同。第一个帖子还是很多人在询问具体情况在帮着想办法的。现在全部变成一边倒的嘲笑。
啰嗦了这么久,只想说,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很不专业。
下面是网上别人碰到的相似问题得到的答复:
一次认真的回答,可以减少以后的不断追问,事实上节省大家的时间,也会开启一个良好的循环,从而产生信任和客户粘度。
每一个问题都是机会,每一个你认为的麻烦都可以是良性循环的开端,只是看你如何思考,如何处理。团队如此社群如此,项目成败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