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年味
依稀记得小时候的年前,好像天气特别的冷,天空总会飘着鹅毛般的雪花,田野里一片白茫茫,一堆一堆的农家肥,被雪盖着,像一笼笼刚起的馒头,小鸟冷得都钻在田垄边的稻草堆里,每到那时,我们小孩总会从里面掏到一两只麻雀来。
每家瓦房上也铺着一层厚厚的雪,屋檐下总会挂着晶莹透亮的长条冰锥,大人们有时拿起竹杆把它们敲下来,防备掉下来伤着人,敲掉下来还比较长的冰锥,我们拣在手里当宝剑,东舞西耍,像群武士大侠打闹,甚是威武,玩累了,就把那冰锥放在口中吮吸,如吃冰棍。虽味如白开水,但心里总甜丝丝的。
大人们总说小孩身上有火,不怕冷,其实小孩不结伴的时候,身上是最怕冷的,脸,手,耳朵总会冻僵了,甚至开裂,别人稍碰一下,总会痛得裂嘴,虽然那时妈妈拿一些花蛤油、防冻膏擦拭,但似乎都起不了效果。年前大人们总是忙碌着,无暇顾及孩子们,因此妈妈就会生一大瓦盆柴灰,上面放铁架栏,里面由稗谷壳烘着,家中几个小孩由始婆(太祖母,我们农村都叫始婆)带着,围坐在一起,脚放在铁栏上烘着,非常暖和,但那时侯,我总觉得始婆的脚很奇怪,非常小而尖,都没我们小孩的脚大,我们就缠着始婆讲她的脚,讲她怎样嫁给始公的,讲她那时怎样过年的。。。。始婆讲的她那年代的事,我们一切都觉得神奇,古代女子为什么要缠脚?为什么用一斗米始公就娶着始婆了?为什么他们过年的时候还吃糠拌水浮莲?一连串的为什么始婆都会给我们细细地说着。说饿了,始婆总会从火盆内翻出一两个烘熟的大薯或纸裹着的鸡蛋分给我们吃,小时候最怀念一起和始婆起烘火的时光。
在过年的这天,大人们会把清洗好的鸡、鸭、肉,一起放在大锅里蒸煮,不到晌午,家家香味就飘出来了,我们几兄妹就会围着灶台眼馋地看着,这时妈妈就会从热气腾腾的锅内拣夹几块鸡鸭珍给我们先解解馋。
年夜饭做好了后摆上了桌后,家人们暂不能上桌就餐,要等爷爷在桌子上山(也就是上座)摆好三生(鸡,肉,鱼),点好蜡烛和香,装一碗米饭与筛一杯白酒摆正,然后由始婆领着全家人,对着上山拜三拜,说是让祖宗先吃。礼毕后,就是放鞭炮了,长条鞭炮爷爷会把它缚在竹竿上,点燃后由哥哥举着,噼里啪啦地响着,很是欢庆,然后,爷爷自己拿根香,一个一个地点着’三摁铳”,”通”,“通”,“通”。。。。。。这个最厉害,也最响亮,堪比山炮声,那时我们小一点的孩子就会躲在大人们身后,捂上耳朵偷瞧着。直到最后一声鞭炮响尽,大人们就会喝上一两句彩头,大意就是来年是个好年头或丰收之类的。
打好鞭炮后,爷爷领着家人们按长幼分次上座,即使是襁褓中的孩子,也要上桌,意思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有的地方习俗是把大门关着吃,听爷爷说,早先地主在小年时就把年过了,目的就是先吃了年饭好去长工家里收租了,所以有的人家在吃年饭时把门关上,意思是告诉地主,今年的帐到此为止,等来年来收吧。而我家每年都是有的是打开门吃年夜饭的,也许是我们家族年年丰衣足食吧,东西不亏欠,心里才会敞亮。
吃好了年夜饭,才是我们孩子最高兴的时候了,因为大人们要发压岁钱了。每年发压岁钱时,爷爷会换好一沓一沓的新钱,全是一分两分的,上角上元的钱在那时对于我们来说算大钱了,我们一般还没得过。但领到十几张崭新崭新纸币,足够我们乐个正月了,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买一个一个的鞭炮,用它炸牛粪,到野地里炸人家的包菜,甚至把它绑在别人家的猪尾巴点燃,把猪炸得到处乱窜,气得人家“死崽里死崽里”地骂着。
正月初一大早,我们小孩早早地被大人叫醒,穿上新衣裤,要先给长辈们请个安,拜个早年,吃好早饭后,然后跟在大人们身后在村子里每家每户地去拜年,一般每家有女主候着,来了一批拜年者,就会张罗一匣子瓜子,米糖等招待大家,大方一点的,也会准备几包烟,每人散一根,因此在村中一圈下来,我们小孩袋子里面,装满了米糖和瓜子,领到几十根烟上交给爸爸。到了下午,就是大人们的快乐时光了,他们可以名正气顺地打牌赌博了,这个时候女人们是不能管的,如真有管的男人可以冲着吼上一两句,旁人一般也会帮嘴的,女人们也没办法,一年到底男人们做牛做马,就正月一点农闲了,还不能让戏丫子?
在农村,正月一般到十五就应结束了,所以最疯狂的是元宵节这天,男人们这一天赌博最凶的,女人们跟在身后也没得办法,赢钱了不管,输了就在旁边唠哩唠叨。我们小孩从不管大人的喜怒哀乐,十五才是我们孩子们挣钱的好时候。因为我们小孩可以打灯笼或举杆宝灯。在这天,我们会邀上大一些的男孩子,偷张大人们写剩对联的红纸,抱一捆稻草,扯干净草屑,凑钱买包烟,请隔壁大爷扎杆宝灯,杆宝灯一般插上四五根竹棍,根据人数多少定做,每人举一根,吃过晚饭后,我们几个就会举着杆宝灯轮家去打灯,进人家门,举头灯的人要唱歌,后面的人要跟着和声或喝彩头,歌唱得好的,一般会打发个几分一毛的,小气一些的人家也会打发蜡,更小气的是靠上帝的人家,任你怎样唱,就是不打发,我们也不会和他们强求,只是出门的时候把龙灯倒拖着出来(这样意味着来年他家走倒运),气得东家拿笤竹追我们。我们打钱多的要数有出嫁女的人家了,这些人家因为是女婿坐镇打发的,一般唱两句好彩头的歌,他就会打发得多点。一晚打下来,除掉成本,每人也能分个两三块,在那时可以赚个学费了。
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了,也许生活越来越宽裕了,每餐有鱼有肉,盼着过年的欲望也逐渐淡了,盼望新衣服的愿头没有了,走家串户的和暖氛围没有了,更没有张罗小孩们打杆宝灯的想法,只是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抱着他,拿个小鱼灯在临近的亲戚家打打,孩子大了就几乎没打过灯,现在的孩子只沉迷在手机,网络上,连春晚也没兴趣去看。
或许是以前的大家物资匮乏,生活的拮据,才使人们有了追求的欲望,才使人们觉得阅历苦难是经验,是财富,是最值得怀念的。也或许,现在的孩子们都可以不经受贫穷,都有各自的优越生活环境,一切的得来,都让他们觉得是理所当然,所以,他们除了上学,好多的磨难,他们不愿去承受,好多的亲情,都不愿去感受。到了过年时间,就把年过,没到时间,就窝在家里看他的动画片,玩他的手机电脑,没有家族观,没有违和感,更缺少了儿时朋友,他们的社会圈子小了,年味也理所当然地变淡了。
但愿年味渐行渐远时,我们亲情,朋友情,同学情不要跟着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