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别人的悲催,当成自己忍耐的理由
一个女子,自己家的生意好冷清,然后她就天天去门外偷看邻居家的生意,发现邻居家的生意更不好,于是女子拍拍胸口说:“这我就放心了。”
这一幕虽然是摆拍,但在生活中,到处是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常常用这句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安慰自己,满足于自己的现状。
常常有人,在公司里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此气愤填膺。但当他发现,还有更多的人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甚至有人比他更惨,于是,他就气消了,就心平气和了,就忍耐住了。有很多人之所以忍耐,是不分情况的,只要还有人比他惨比他悲催,他就安心了,就安分守己了。
人是相互比较的,然后有人演化成为相互攀比,再进一步就是盲目攀比。人在比较中,不愿意自己落了下风,不接受自己落了下风,否则就会痛苦,甚至产生了攻击性,破坏性。正如那句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感觉吧,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势,而开心,而快乐,那么,这样的开心与快乐,是不全面的。比如,那个女子,看到别人的生意比自己的还惨,她就高兴了,就开心了,就快乐了,但她家的生意都快要撑不下去了,那还有什么可以高兴的,她的这个高兴,这个开心,这个快乐,是不是有点假?是不是很表面很肤浅?
不否定比较,不否定因为有优势而产生的快乐与幸福感,但以为,人还要善于寻找内心真正的快乐。什么是内心真正的快乐呢?就是自己拥有的快乐,不因为他人或外界而改变。比如说,为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进步而快乐。当然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