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课例研讨
1、第一课时中,戴老师是如何为第二课时的“反写”做铺垫的?
首先,在写法上做了铺垫。
在第一课时中,戴老师通过提问:“这对珍珠鸟是朋友送给作者的,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作者得到珍珠鸟后心里很高兴的话,是哪句?”在学生找到开篇第一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后,紧接着就抓住这句话里的“好”,让学生找到具体写珍珠鸟好的句子,体会珍珠鸟在哪些方面好——“这对珍珠鸟,到底怎么好,请大家拿起笔,默读全文,找出来,速度要快。”课堂上这样的问题设置提纲挈领,这也是武凤霞老师倡导的“高阶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初步见识到“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这样的写作方法,进而在第二课时,学生就很容易在习作中运用到这种写法。
其次,是内容上做了铺垫。
在第一课时里,戴老师一个问题“这对珍珠鸟,到底怎么好”提纲挈领,让学生通过在文中找,读,感悟,从多个方面体会到了珍珠鸟的“好”。而珍珠鸟的好多“好”,比如它的淘气、活泼、可爱,都是冯骥才对他的无限关爱和信赖换来的:“我不去伤害它”“我不管它”“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这些内容,正好照应了于老师在第二课时中的这个问题:“你怎么让我知道,冯骥才对你照顾得周到?怎么让我知道他对你好?有事例吗?”
有了第一课时的内容铺垫,第二课时“反写”写什么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2、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写,给你带来哪些启发?
(1)不得不说,于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写结合”做好了极致。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语文课不但要让学生学到一些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关键还得让学生把习得的方法会运用。读写结合就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方法经常是在紧接着学文进行的,有时候是课上学文,课余写作;有的是课上学文,当堂写作。这样的安排会受到趁热打铁的效果。于老师就经常尝试第二种,《珍珠鸟》《月光曲》《祖父的园子》等课例都是读写结合很好的范例。
(2)创新写作形式。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珍珠鸟》第二课时,采用“反写”的独创方法,即转换角色,让学生在趣味中快乐行走,将读写结合训练到位。读了于老师《珍珠鸟》课堂实录,的确让我耳目一新,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还有“反写”这种写作形式啊!再看于老师其他的课例,在写作形式上,有“书信”,有“漫画习作”,有“歇后语编故事”,有“素描作文”等等。而我呢?读写结合教学中,除了仿写还是仿写(激发不起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以致用,今后我也得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
(3)多尝试下水作文。这节课上,于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两篇自己的下水作文。于老师是写作高手,他的下水作文往往能给学生打开思路。学生读老师下水作文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再提高的过程。而我,在这方面做的却很少。
总之,于老师的课,常读常新,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以后,不但要多参加这样的课例活动,还要把所学尝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