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方式就是宽容别人。
中国有句俗话:有仇不报,非君子。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些诧异,对于这句话的出处,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查到,但是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也都会拿来用,就连一些小孩子在欺负小朋友的时候都会大喊着这句话,鼓励自己的所作所为。
听我朋友讲过一件事,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同一届的一位学生因为在学校论坛里发了牢骚,对学校的一些制度做的评论,语言有些过激,言论一出,马上就被论坛管理员给封了。但是系领导就找到了他,当时做学生工作的一个老师很不客气地对该同学进行了批评,大意就是说,如果该生有意见,可以找系领导来提,不必在论坛上如此羞辱老师等等,改生很不解,于是反击了那位老师几句。
但是这位同学的霉运自此开始。每到期末,不管他怎么努力,总有几门功课红灯高挂。当然了,该生不是学习很优秀的那种,所以他对此并没有在意。但是后来他发现了他的成绩,应该是有人“照应”过的,但是没有证据他也没有办法。
这位同学其实很有才,嘴巴很厉害,能说会道,相声说的尤其好,学校组织的辩论赛,他压倒群雄,但是到系里辩论赛报名的时候总是被刷下,他说相声在学校的晚会上都亮过相,但是连系里举办的新年晚会都上不了,反正该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涉及到系里,明里暗里都遭受到打压。
这个同学很郁闷,纠结,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度产生了想退学的想法,后来他找到了一名和他交好的老师,这位老师毕业于名牌大学,他问:“老师,名校里会有这种打压学生的现象吗?”
这位老师回答他:“名校里,人文风气可能会宽松很多,你如果想知道,可以自己去体会下。”
于是,这位同学报考老师毕业学校的研究生,拼尽全力去复习迎考,终于榜上有名。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内心无比激动,他去找给他指点的老师,想跟老师商量,看如何出一出胸口的那口气。老师听了他的话,问他:为“什么到现在你还想着报复呢。”
他回答说,曾经一度我被他折腾的几乎发疯,没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他是我心头的一根刺,有道是有仇不报非君子。我现在终于可以出口恶气了,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了?
老师问,如果不是那个老师处处打压力逼迫你,你何来今天的成绩,他也问,如果没有今天的成绩,我可能连毕业都是问题,他这样对我,难道我就不该做一点反击?
老师说,不管你有没有今天的成绩,如果只是想一味报复,你最终毁的只能是你自己。他沉默了,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不是身处逆境,他不会被逼上考研之路,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如果当初她没有选择考研,他必定会为自己的不公待遇作出反击,那个后果他现在想都不敢想了,如此他也就释怀了
佛家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不执着,所谓不执着,并不是不看重一切,不在乎一切,而是教人把一切都看开,不去计较,不放于内心,而对于仇恨来说,它的来源其实就是内心的执着。恨,大多数时候和恨的对象无关,和恨的事物无关,唯一有关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且越是执着的人,内心就越是难以解脱。
恨的这种心结,其实每个人都能理解,英国作家培根说过一句话,报仇是一种粗糙的正义。在自己内心受到严重创伤的时候,驱使人们去做一些让失衡的内心得到平衡的事,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是这种反应往往也是失去理智、蒙蔽人的心智的。
有人说,记恨好比一个坏苹果,如果不扔掉,就只能自己吃下去,然后把自己变成一个坏苹果。如果把仇恨传递给别人,那么他人也会慢慢变成一只坏苹果,接着传递仇恨。
我们能理解受伤的内心所渴望的公平和安慰,如果你曾经看到过地震后的场面,看到过灾难中的那些渺小无助的生灵,也许仇恨的内心会得到极大的平衡。
和天下苍生比起来,我们的那些伤害远算不了什么?如果被那些背叛,那些伤害扭曲了人格的和心灵,着实不是一件等价的是。如果我们够聪明,就把手里的那只烂苹果扔掉吧,转转身,我们收获的,会是一片硕果累累的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