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我们人类有三重大脑,理智脑、本能脑、情绪脑。
三者分工明确,理智脑主管认知、情绪脑主管情绪、本能脑主管本能。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多数决策都源于本能和情绪,在面对某一件事或做出某个决定的时候,本能脑和情绪脑都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相比之下,理智脑却显得反应“迟钝”。
这不难理解。举个例子,亿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一直在危险、匮乏的环境中过着“狩猎与采集”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借助本能和情绪的力量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对所获得的食物进行即时享受,对舒适产生强烈欲望,才不至于被吃掉、被饿死。
这也验证了我们人类在恶劣的情况下,精神力会因环境的恶劣而变得极其专注且单一,对周围的感知会进一步变得强大。
后来,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受益工业时代的红利,在吃穿住行上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尤其是在享受上,人类浅尝不止,甚至深陷其中。这时候本能脑和情绪脑如同猎手遇到猎物一样,兴奋不已。
而像思考、锻炼、运动之类高耗能的行为,对我们都是有益无害的。可惜,也许是人的天性所使,关于一切有益的东西,最初的反应就是出于本能排斥。
这时,主管认知的理智脑就如同在封闭环境里脑中缺氧的人一样,行动力缓慢,感知力下降,理智脑中的那条认知线松弛,无法对事物精准快速作出决定与判断,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的“过于享乐会使人愚钝、颓靡”。
有益、健康、耗能的行为会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所排斥,因为人类对于不用动脑的消遣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是非常欢迎的。可以同上面举的例子结合一下就不难理解了,在原始社会中,如果不即时享乐的话,哪天被野兽吃掉就晚了!
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我们西装革履做着稳定的工作,不用像“原始人”那般为生存而担忧,然而,本质上却还是那个为了“精致的生活”而战斗或享乐的“原始人”,本质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