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副布巴同学在群里@我,说轮到我发布话题了,我悚然一惊,这么快又到我了,那感觉就像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突然被告知要考试了,浑身的毛都竖了起来~
算算在践行群已经待了快一年了,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做一名长期主义者,但最近还是干了非长期主义的事,而且是仔细地认真地在不断纠结地干了件非长期主义的事。
所以这天我发布的话题就是# 2020.7.17 # 今日话题 #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决定后发现做错了,在那个十字路口,是继续走下去还是另辟蹊径?
今天就和大家来唠唠这嗑~
时间拉回到十天前,周一的正午,我正在手舞足蹈的和同事描述某个事件的经过,手一滑,手机随即就飞了出去,拿起来一看,心里咯噔一下,画面变得支离破碎。
这是第一个十字路口,在我面前有三个选择:
1、自己换屏
2、手机店里去修
3、换台新的
鉴于mixin里的珍贵记录,所以最后一条直接PASS。本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就在网上购买屏幕,居然有国产屏和原厂屏两种,这是遇到的第二个十字路口,原厂屏一搜索在500元左右,国产屏在100元左右,差别好大啊,本着够用的朴素原则,随即选择了国产。
不过下午工作的时候,发现没有手机真是太不方便的了,于是在下班之后去了手机维修店咨询,换成国产屏要200元左右,而原装屏要700。
我滴乖乖,差这么多,有点儿庆幸,剩下的钱可以多买六十多个BOX呢,于是开心的坐等,晚上睡觉前,除了碎屏的手机,一切尚好。
第二早上,被各种信息声叫起来,随手一摸,看到一张大花脸 ~囧~
算了,等修好了在看吧,反正没啥急事,不过上班开始后,就感觉不大对劲了,有电话和信息进来的时候,看不到又接不了,心里痒痒。最后找了个方法,把手机关掉,巴拉出以前的手机,这才想起来上次换手机的原因同样是屏裂了。
如果直接去手机店维修,修好是在第三天,网购的屏幕在第四天就会到达,要不要去修呢?就在这样纠结的状态下等待着屏幕得到来。
到了第三天,纠结已经没有用了,这时候,到店里维修和自己维修所需要花费得时间成本已经是持平了,就这样用着以前的裂屏手机艰~难~度~日~
到了第四天上午,裂屏的前手机,渐渐地GET不到了,到了下午已经彻底罢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与这个世界割裂了,通过物流查询,得知要到傍晚才能到,这半天里,深刻的体会了“寸步难行”,好久没有体会到时间过的很慢的感觉了。
傍晚拿到快递,急不可耐的拆开,回到家清空书桌,摆好工具,摩拳擦掌的准备换屏幕,没想到第一步的拆机就卡壳了,现在的手机做工,真是严丝合缝,连个螺丝开孔都没有,然后就百度了一下拆机教程,找到一个1小时41分钟时长的视频教程,这是第三个十字路口,要么跟着视频做,要么去到店里去修。
在随手点了几下教程之后,立马放弃自己动手的想法,带着屏幕直奔手机店,最后花了三十块钱,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搞定了。
手机拿到手后,有种满血复活的感觉,回想自己的纠结,不觉有些好笑,我这个自我标榜的长期主义者终究还是干了件非长期主义的事。
现在复盘一下,当我站在这三个十字路口做选择的根由,其实我想给"十字路口"定义的更精准一点,叫“选择分叉”。
第一个选择分叉,核心是省钱,其次是节省时间,最后才是节省精力。
虽然知道那个正确的不等式是注意力>时间>金钱,但对于十八线城市的人来说,金钱>时间>注意力。
三个选择刨析如下:
1、自己换屏,节省顺序:金钱>(时间+注意力)
2、手机店里去修,节省顺序:注意力>时间>金钱
3、换台新的,节省顺序:时间>注意力>金钱
上面的第2和第3个选择,表面上看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差不多,但在意的是mixin的聊天记录,平常没有做备份的习惯,所以聊天记录是属于注意力方面的。
从短期来看,第二个无疑是更优的选择,但是如果更换到的屏幕是次品呢?万一用一段时间再次损坏呢?这些都是无法预判的。
那么即便有了当下看起来更优的选择,为什么还是选择了第1个方案呢?
上面说到,决策的核心是金钱,但在往里面推演一下,这里的金钱不是正常说的流通的货币,而是价值,正常的十八线小城市的时间是无法换取更多的金钱,换句话说就是,这里的时间不值钱。
这是我这个自我标榜的长期主义者干出的非长期主义的事情,虽然知道那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但所谓的“做好当下”发挥了作用。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分叉,这一项的选择的核心是朴素的实用原则,但是网购并不能保证所谓的原厂一定比副厂质量好,作为普通人,是没办法辨认出哪个是原厂哪个是副厂,功能上够用即可。这一条做的选择,倒是符合长期主义——朴素实用。
现在进入第三个分叉,毫无疑问,如果本着省钱的目的,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然后各种尝试,但是我只是尝试了五分钟,就立刻放弃了,虽然之前有过四五次自己换屏幕总成的经验,虽然知道花一晚上的时间肯定能搞定,但是最终,我选择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在等待的过程中,我问维修店的老板,是否可以借用一下电脑,得到允许后,把那剩下的一直没看全的半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看完了。
在遇到第一个分叉后,做出决定后的晚上,我就已经意识做错了,如同站在那个十字路口,是继续走下去还是另辟蹊径?
我选择了走下去,或许是因为各种沉没成本,或许节省金钱,但还好我没有一路走到黑,中间的纠结与磕磕绊绊,也许不足以外人道,但正是这些长期主义的原则,让我在震荡纠结中,逐步走向了平稳。
我后来设想,假设第一天晚上就选择换屏幕,等到屏幕收到了再邮寄回去,也许就会有另外一个结果,或者邮寄回去的过程中屏幕意外坏了,或许完美解决,但是再想想,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因为如果有这个想法,那么从一开始就不会做出网购屏幕这个动作,以上的这些想法,连滞后判断都算不上,只是一种妄想。
写完到这里,再往前推演,更核心的判断点是认知,关于时间、金钱以及注意力的认知抉择。最终,决定一个人时间是否珍贵的前提是他的时间是否值钱,是否能变得非常值钱。这正是我们的社群的核心宗旨之一——不断的提高自我场外赚钱能力!不断的锻炼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还有不断的提升自我认知!
后记:在带着手机去维修的那个晚上,我顺带着另一块碎屏的手机一起,把它放在那里,等待第二天的维修,我知道,这次,我不用纠结了。
现在种下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刻,会生根发芽……
更多投资理念,尽在MixinBOX定投践行群,**7000102069**
邀请码:**D46V1SP7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