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的征文标题我好兴奋。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懒人,现实生活中的我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呢。
怎么个勤快法?从小就被母亲教育早上起来洒扫庭院,必须在母亲上工之前做好一切,否则母亲没有时间做早饭。上学时老师教育我,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那会起来要背课文,提前赶到学校搞卫生、冬天生炉子。后来知道了身体的重要性,又坚持早起晨跑5公里以上。到了工作单位,被教育要尊敬师长、努力干活。早上起来打水,擦桌子这些小事自己干的不亦乐乎,最后的结果是,连续几年的优秀员工。
但自打上了中专,才发现真有聪明人啊!有一位同学,别看平时不怎么看书学习,但到了考试前突击学习,非常专注,目不斜视,复习几天,考试无一挂科不说,有几门课比我的分数还高,至于其他的一些学霸,更是了不得,平常什么事都能拿得起,乐器、体育、演讲、组织活动,好像精力无穷无尽,平时学习的时间要比我少,但成绩很好,那时候只是羡慕。知道智商是有差距的,只有更加努力、勤奋。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来安慰自己。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篇文章里提到一个“歪理”--“懒人推动了社会进步”,这句话让我震惊的同时,让我有了另外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可不是“懒人推动了社会进步”嘛,因为懒,不想走路,发明了马车;因为懒得等,发明了快于马车的自行车;因为懒得出力,发明了汽车;还是因为懒得等,发明了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发展看起来真的是被“懒人”推动的呢。
但是随着认知的升级,知道了那位突击的同学是有偷懒的技能的,他对于注意力的管控和使用能力是他能够高效学习、应付考试的神技。至于学霸们一般都是“功夫在诗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掌握了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的工具。随着工作实践的积累和参加管理,知道了付出一样的时间,很多人的工作效果不同,自己很欣赏那些用时少,但工作效率高、效果好的人。虽然自己还是很努力,但知道了找方法。
现在很多人知道了人们的差距实际是认知的差距,就拿掌握知识这件事来说,认知上有多大的差距呢?很多人都在说学习新知识,但给知识下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准确的定义,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的知识是什么呢?通过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我认为:知识就是能够改变人们的想法并促成行动的信息。
当下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方兴未艾,甚至出现了定制教育方案等等。很多人在教育时提出了“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提法,鼓励让孩子尽情的玩,要寓教于乐。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因为对学习方式不了解造成的。就像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才会有丰富的人生一样,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大致分为四种,人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的不同来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加上一些科学的练习,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第一种是听觉和视觉学习者,他的学习模式是要经过声音的刺激来进行,在听到歌曲或人的语音是接受起来比较快;或者要看到图像并听到声音是记忆的最牢固,中国人被公认为世界上人均智商较高,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更加象形化,很多字是图像演变过来的,图像化难坏了多少外国人;第二种是文字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风格的人一般在学者中比较常见,他们就是“可以将书读薄”一本厚厚的书的下去,最后用简洁的、逻辑严谨的话再写出精髓,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得到专栏的万维钢老师就属于这种类型的。第三种是体验式学习模式,这种人非得将一个苹果拿到手里,你再给他一个苹果,他才能学会1+1=2,但是他学习修理或者运动要比其他人快很多,他也可以很快达到顶级技师和运动员的水平,这种人很多时候被认为从小不爱学习,实际上是他的学习模式别人不理解而已。第四种是讨论式学习模式。这种类型的人学习时不但要自己学,还要拉一个小伙伴一起学,才会效果最好,如果有一群人和他一起学,他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他总是能很快的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和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合起来提出更加高明的结论。这种人适合于做创造性工作天生的“脑力风暴”型的工作者。
以上就是我关于学习风格的感悟,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去学习,绝对是最可以“偷懒”的方式,而且名正言顺。我曾经帮朋友的孩子在高考前,通过适合他的学习模式测试,最后顺利考上大学,偷懒可以上大学,你想得到这项技能吗?联系我,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