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了稿,天亮得完成。
换下那又是刺绣又是珠串的华丽礼服,脱下高跟鞋,拆下满头珠翠,我端详镜中的自己。
——似乎无懈可击。我原本不是很对称的双眼已被眼线、假睫毛、胶带等调整得近乎完美。可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左边是双眼皮,右边是单眼皮。在面相学中,这是有名的“龙凤眼”,乃是较为贵气的眼相。然而在审美中,这其实是缺陷。主流审美依然是更为认可对称的相貌,像我这样把缺陷当做特点或者优点而洋洋自得的人,实为小众。
有那样一段时间,我惊诧地发现,我们所处的时代居然已经悄然地变成了一个金钱至上、消费至上、美貌至上的时代。我不光惊诧于这些变化,还惊诧于自己对这些变化的浑然不觉与后知后觉。我对这些变化的不敏感正反映出了我自己也向着这些所谓的“主义”发展着,天哪,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各种媒体与人际交往都在宣扬着怎样是美,如何能美,或者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的营销概念。甚至于有一天“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的宣言大行其道。
医美的发展与低门槛让女人们想要变美都不再是奢望,女孩们不再思考如何去追逐梦想,而是想尽办法筹钱去整容,以期能嫁得好,这样就能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用更好的化妆品,在变美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于是,大街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韩式一字眉的姑娘,水晶唇、尖下巴的女孩。所有女孩的审美都跟随着当红的明星……
——这是多么枯燥乏味的美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在,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千篇一律的样子?
就像我的大小眼,我干嘛非得让它俩一样大小?我干嘛非得为难人家变得很标准才能善罢甘休?
美应该是多姿多彩,美应该是各有千秋。同样,美也是另辟蹊径。一样的眉眼唇色,一样的通过高光与暗粉调整后的立体轮廓。一样比例的上庭中庭下庭,只会不断复制相似的辨识度,从而使这辨识度越来越低。
——美,并不是方法论。
并不是怎样挑口红,也不是怎样穿裙子,这些,都是低级的美。
大学时,学校美术系有一位女孩子,她有着乌黑的垂到腰际的古典韵味十足的长发。她的头发从未做过任何烫染,就是那种清韵悠然的古朴感觉,仿佛是从一幅泛黄的《抚琴图》中随风飘出来的几缕青丝。现在想来,她具体长什么样我已经忘记了,只有那一头黑发,隐隐约约晃动在她的腰线处,也晃动在我的记忆里。
——美在天然纯净。
后来有一次在外面吃饭,偶遇一女孩。她跟别人很是不同,别人的眼睫毛都是往上生长,或者人为地卷、嫁接。她的眼睫毛却是平直或者往下生长。这样,当她偶一低头时,便有一种娇羞无限之美,即便我为同性,当下心中都心动不已。
——美在细节。
《中国诗词大会》当红时人人能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人能知“飞花令”,可当那股风吹过,大家又迷上了《朗读者》。无论是什么,不要把它当做流行,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给自己的灵魂与气质加分。大观园里,与黛玉形似却又不读书的晴雯与黛玉还是有天壤之别的。不然,黛玉怎能在正册之首,而晴雯只能在又副册中?大家迷武亦姝,迷董卿,却不知人家读完多少书,才修炼成今天的样子。
——美在沉淀。
……
说来说去,到底什么是美,怎样是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传统审美中的长发大眼,美!现代流行的锥子脸一字眉,美瞳线、纹眉漂唇,也是美。可是,不免匠气过重了些。凡是太过于刻意追求,目的性太明确,就失去了让人们想象,也就是审美的空间。
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我们容易有暴发户的心态,容易把所有能让自己变美的元素都显摆在身上。可是,真正的贵族,并不像暴发户那样恨不得把所有的金币都穿在身上,真正的美者,美得不像话,美得不在意,美得无所谓,美得不自知。这是高级的美,美的简单,美得惬意,美得轻松舒适,美得允许自己有一些小瑕疵……
摆脱那些匠心独运,发丝不必一丝不乱,摆脱那些工具,自然修饰便可,也不必非得名牌时装,你可以裸露你脸颊上的小雀斑,然后在或明或暗的光线里或畅谈或轻唱,你露出善意微笑的样子,一定是你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