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待人处事时,我们经常提到三观,三观合与不合可能是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世界观就是其中之一。世界观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和万事万物的观点和态度,似乎是简单的话题,毕竟我们从小就接受到关于宇宙、地球、空气和泥土的知识。但作者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世界观与科学、科学哲学紧密相连,关乎着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命题。而且,现实不似我们所见,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是假,我们所秉持的世界观是对是错,都并非想象的简单,所以世界观值得细细去探讨品味。
世界观的发展历程绝不简单。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600年及以前的亚里士多德世界观,1600~1900年间形成的牛顿世界观,1900年至今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带来的世界观变革。我们现在所接纳的教育属于牛顿世界观范畴,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自转以及围绕着恒星太阳公转,卫星围绕行星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个世界在“万有引力”的主导下运行。但是,近在500年前,人们大多认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回头探究亚里士多德观点为核心的世界观是有意义的一件事,他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它是静止的,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运行,每24小时运行一圈;土水气火是四种基本元素,土元素天然地向宇宙中心运动,火元素与之相反;以太元素组成了其他天体,它们天然地围绕地球作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在现在的知识体系下,就连初中生都会发现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是错误的,甚至会笑话曾经的先贤。但是,远远看海它就是风平浪静的,只有走进了它才是波涛汹涌的。在两千年前,他的观点和结论已经是基于当时的科技和技术的最好的最接近真相的了,而且这些观点都与现实完美契合——我们周围的山川确实是静止的,太阳月亮确实围绕着我们转动,泥土确实沉在我们脚下,火苗确实嗖嗖往上窜。这些观点,按照作者的比喻,形成了一个拼图,拼图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不断发展中,人类所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都以板块的形式不断增添到这个拼图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体系。望远镜的出现,新的经验事实,以及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长久积累所共同带来了世界观的变革。望远镜所观测到的金星相位变化(金星类似于月球的这种圆缺变化),提供了地心说的不证实证据,为变革打开突破口。即便现在,大的变革也是可能出现的,我们也要知道,当前所知的宇宙和太阳系的结构,也是理论计算出来的,不是从太阳系上空拍照录视频看到的,所以保持客观、一定怀疑和发展的眼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观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不管结果好坏。它可以解释和预测天文现象,形成历法,春华秋实,保障人们能吃饱穿暖;也可以与西方的宗教、王权天然结合,成为实施统治的工具。牛顿世界观似乎解答了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它的影响不仅在于天文学,而且在于牛顿力学、相互作用、定量分析等方法,实实在在推动了物理中重要的电磁学,以及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突飞猛进,有一种改革开放,各行各业全面迈进新时代的感觉。并且,一不小心的,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万事万物也不再有自己的本质属性和固定位置,17世纪西方世界出现的以人权诉求为核心的政治革命,正是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并摒弃之后。另外,有趣的是,世界观中的一些问题被人为带上了神秘色彩,水星逆行时塔罗牌可以告诉你如何才能改变运势走出混乱,我们这边也有什么夜观天象,客星犯紫薇,此乃大凶之兆,真是什么锅都让这些星球去背,它们不就是比地球靠近或远离太阳,公转速度和你地球比快一点慢一点嘛。
世界观不简单,还因为它背后所包含的科学和科学哲学。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经验事实,什么是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什么是证实推理,什么是不证实推理,什么是工具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这些都是理解科学和科学哲学的必经之路。选几个有意思的说一说,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的区别就像桌上看到的铅笔和抽屉里看不到但知道它存在的铅笔。证实推理是归纳推理模式,从特殊到一般,所以总有出错可能。不证实推理是演绎推理模式,从一般到特殊,所以可以得到真的结论。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更多是人们对待科学理论的两种态度,就像解释和理解两个词,属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关系,“理解”层次深一点,不仅要表明是什么还要表明为什么,两种主义和态度也有类似深度上的差异——工具主义只管解释和预言现象,但是不需注重事物的真实和本质规律,现实主义就兼而有之。工具主义态度倒是和我们搞工程做产品的思路有些相似——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为营,先搞一个东西出来再说,要不市场可被别人占了。
在我们所接纳的牛顿世界观中,宇宙就像机器,不同星球就像零件一样,彼此推拉和影响。但是,惯性,重力和万有引力在大家看来更是一种虚构、神秘、不存在的力量,连牛顿自己,当时也不得不用工具主义来对待自己的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出现,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很多牛顿世界观从宏观上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可以想象,量子理论的成熟可能会不断刷新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对宇宙、空间、时间和地球事物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从而走近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