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天真和幼稚就是勇于捅破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
—————题记
以前的不想不想长大已经渐渐走远了。
越来越觉得,工作已经成了一种存在,甚至可以算做一种很特别的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如果现在有人告诉我没有班可上了,最自然的反应:我肯定会先庆幸,庆幸自己获得了绝对的自由,可以休息一阵子。再然后,休息够了,我肯定就会马上又开始怀念那些有班可上的不管有没有意义的但是很忙碌的日子,只因为那让曾经让我感到充实。你说,这是不是很贱啊→_→
现在突然想到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是多么地有见地。因为人需要被肯定,而长大以后在社会上最大最直接的能够被肯定的来源就是工作。实在说,人这一辈子不长不短,可是却有太多时间需要被占据了,这是不可否认的刚性需求。因为我们是真能从工作里找到存在感和生活的意义,不是吗?
所以越来越觉得善待自己的方式除了吃饱穿暖注意休息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喜欢的工作,让它可以在漫长的人生里陪伴自己,同时从中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和活力,继而让自己从中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并愿意因此奋斗下去。
这样想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居里夫妇对世俗荣誉的不为所动、避之不及了,也不难理解宫崎骏为什么累死在画桌前还是笑着的原因了,因为他们很满足。当然,这满足不介于物质,显然精神有更大关系。
拿现在来说,真的很难做到那样,做到的几率也几乎路不可能,因为现在的社会不崇尚这种风气。而我们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做着一份不太讨厌的工作,能以此为生养活自己。”
虽然我动不动也喜欢写点东西,可是潜意识还是觉得,那些能坐下来好好写书的都是在克制自己、都是在坐冷板凳,都以压抑自己的欲望来保持静心、保持避世、保持和这个世界的距离,好抽离出自身能好好地、理性地看待这世界的曾经、现在、未来以及另一个自己。现在想来,这想法去多么的可笑,这些耕耘的人,他们是有乐趣的,因为从来没有人、也不会有人、更不可能有人会把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写得那么动人,那么真切、那么让人感兴趣、那么牵动人心让人跟着哭跟着笑、一曲终还忍不住去联想的。是的,虽然表面上看他们很孤独,可是究竟是孤独还是不孤独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到最后一定会发现,那些能够专注做事、有所专注的人,他们是最丰满的,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不仅有来自心灵上的震动,更有分享者不同程度前赴后继的共鸣。所以,他们这群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而我们的周围也将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去带动。
直到现在,或者在我开始写,特别是到写着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现在写的这些究竟有没有意义,是的,怀疑。直到现在要发出去,,还在怀疑。这种怀疑最可怕,因为它带来的迟疑和犹豫让我又错失了很多想写的东西,这是纠结和遗憾。
希望我们都能达到真正的心灵的宁静。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黄金时代的黄金时代了,但是正如萧红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