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粘附性:不要沉浸在事件中,不要产生感情的粘连,保持一定的界限,才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
感情是一个双刃剑,如果散发出太多的爱,太多的能量,对于别人来说就会让其产生依赖,就会有索取爱的源动力,而失去爱也是对他们产生最大的伤害。同样,如果我们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过于沉浸于爱的释放,有一天别人接收不到了,对我们也是一种伤害!
在做公益方面,我们要学会有的放矢!不要 把一件好事做成坏事,那就要永远保持一颗中立的心!
见贤思齐,我们把老人当成老菩萨,也要把自己当成菩萨。任何人来与不来,“我”都在那里,或者“我”不在那里!不会有任何影响!任何“老人”走与不走,我都有一颗如如不动的心,就像菩萨一样,让每个人充满谦卑,恭敬之心,这就是一种修行!
如果不把粘附性剥离,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呢?
在做公益方面,本来是为了做好事,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让老人享受当下美好生活!但如果对某个义工产生依赖“感情”,义工来他觉得很开心,义工有事不来,他就会感觉情感失落。同样,义工对老人释放很多感情,有一天,老人走了,义工也会感觉很失落伤心,这样“伤心”的事多了,那么做“公益”这事就会被误解为“伤心事”!
用心做“公益”是一件好事!但因做事没有界限,就会产生粘附性!这是应该每天需要反省的!做任何事要一视同仁,要有谦卑恭敬之心!
警醒自己对任何事对任何人,不要产生太多的“粘附性”,而让自己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随时要学会自省抽离,永远保持一颗中立“不忘初心”的信念!
我们初心是来做“公益”积德行善的范畴!依良知超越范畴界限的事不做,不想,不动,不提倡!
同样,在家庭或者工作中,我们只做自己角色范畴界限内的事!做妈妈,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理解,包容,引导!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决定,只要关于孩子的事,都要给予无比的尊重,答应孩子的事也要做到!自己的事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想法!同样,引导孩子的事,也要有目标有想法,有文化!
做妻子,同样对爱人也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爱护家庭,维护好好温馨淡雅的小家!只要对爱人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自己做的太少!付出都是对家庭的赋能,收获永远是自己想象不到的!爱家爱他就要从当下开始做!
做儿女,每天对父母的问候,就要像对菩萨一样有恭敬之心!不要挑剔父母任何的不是,就是要对他们无尽的好,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是他们养育我们成人,是他们给予我们爱的守护!对他们要爱有所爱,老有所依,给他们无尽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