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夜,静读刘小川写的《苏东坡传》,读到苏轼与王弗的夫妻之情,深受感动。
年少时就非常喜欢苏轼的《江城子》,这首千古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每每读来,只觉得万般感伤,读了书中他们非同一般的感情后,才彻底体会到了词中表达的感情。
两人婚后相融相合、生死难割的情愫,让我在读到王弗因病去世,苏轼肝肠寸断时泪水夺眶而出。
苏轼在王弗去世后,亲手在她的坟墓前种植了三万颗松树,并在人生的很多时段总是会想起她。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虽然只有短短十年,她却在他的心里住了一辈子。他们先婚姻后爱情,在朝朝暮暮的陪伴中,形成了年年岁岁的依念、生生死死的爱恋。
苏轼冬天起早读书,手上生了冻疮,王弗很是心疼。就在他读书时,轻咬他手上的冻疮,那种痒痒的感觉让他终其一生都不能忘怀。
她是他情真意切的人,更是他处世交友的贤内助,“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王弗深知苏轼为人豪爽仗义,不善于提防人的秉性,就替丈夫通过察言观色来识人辨人,让丈夫结交君子,远离阴险狡诈的小人。
“敏而静”是苏轼给王弗的评价,在苏轼眼中,她聪慧而低调,知书而不自言。
苏轼在读书的间隙,偶尔抬眼看到小轩窗中凝神望着自己的王弗,和她眼角眉梢满含的爱意,心里充满了柔情蜜意。
她勤劳持家、内敛贤淑,将丈夫遗忘的文章书籍,她“辄能记之”,对其他书也“略知之”。
在那个年代,王弗知道丈夫饱读诗书,才情横溢。为了更好的追随丈夫,她多读书,勤练习,不停的提升自己,没有甘愿做一个贤妻良母,停滞不前。
苏轼离家,曾写过一首《一斛珠·洛城春晚》自己对远在眉州的妻子王弗的思念。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独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年少时的夫妻,却是无比的深情缱镌。彼此是那么的懂对方,分开时的思念,依偎时的温暖。王弗,虽然相伴苏轼的时间短暂,却是最懂他的那个人,让他终其一生都不能丢下对她的思念。
公元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病逝于京师,撇下苏轼和不满七岁的儿子苏迈。
生死离别,将夫妻俩的情分永远定格在了十一年。多少相处的美好瞬间,让苏轼想来肝肠寸断。
王弗去世当年,苏轼写了一首《翻香令》: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逢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乙卯年(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在密州梦见了王弗。
皎洁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两鬓斑白,满脸疲惫,满身沧桑。月光下的他,轻叹,只怕再相见,难以相认了吧!
王弗,这个集善良、聪慧、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已经渗透在了苏轼的生命里。因为情深,所以难忘;因为难忘,所以断肠。
王弗,虽然你只在钟爱的男人生命里待过一阵子,却让他铭记了一辈子!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