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将自己设定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读大学的时候,跑得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每次去都会借满7本书,抱回宿舍后,也会时不时拿起来阅读,但往往存在一本书读到一本就读不下去了,有的书借回去就没翻开过,时间到了,要么续借,要么原封不动的还回去。然后再继续借新书,又原封不动还回去,再外人看来我读了很多书,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这都是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
其实我内心是渴望多读书的,借书的目的也是强迫自己多阅读,但总是坚持不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我读过的书,没有一本能够记住内容的。
大学毕业后,没有了图书馆,我就开始买书读,但情况依然糟糕。再后来朋友推荐了微信读书APP,除了看文字,还可以听书,这个功能改变了我读书的状态,虽然不能一直全神贯注的读一本书,但我至少听了一本完整的书。
再后来,在简书里看到简友发的读书笔记、读书方法等等,才恍然大悟,这30年来的书都白读了,读书也是有方法的,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然后化为自己的知识,那才是真正的读书。
如果你也感觉到自己读书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不如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读书方式是否有问题,在去研究一下别人的读书方法,看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我之前也读过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因为没有仔细研究,也没有将方法加以运用,导致没有对我的读书起到任何作用,现在我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重拾该书,感觉方法讲得很实在,也很具有可操作性。现在我将自己对读这本书感悟分享给大家。
1.选书。 读书之前,你应该想想读什么书呢?可以是近期自己想研究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某方面的书,可以是解锁新技能方面的书,也可以是经典名著等等。
2.买书。这里的买书,其实广义上来说就是将要读的书通过某种方式放到你的手上,可以是买,可以是借,可以是APP中的免费书籍,总之,你要有一本书。
3.读书。读书有几个步骤。一是通读,将有价值的那部分折角;二是重读,把折角的内容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另一个角也折起来;三是标记,再重读一遍一遍折上两角的几页,如果这次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以上方法可根据个人习惯自行选择。
4.记录。就是把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这里就需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可以书写任何内容,可以粘贴,按时间顺序记录,可以简写,按个人习惯,怎么舒服怎么来。摘抄之后可以写主观评论,激发思想火花。读完书可以写读书笔记、书评等等。
5. 活用。将读书获得的信息运用到生活中,将既有信息重组,可能会产生新的创意。这里不得不提到重读读书笔记,在不断的重读过程中又会有新的收获。读书多了,可以建立笔记检索等等。
本书还分享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每一条都实用又简单。
其实本书干货满满,我也只是提炼了一个框架和一点皮毛,其中具体细节,还需要自己去体会和把握。总之,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籍,我也还需要不断的重读加实践才能熟练运用。
希望对还没有找到读书方法的人一点指引,让读书不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