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架,从旧书里掉出一张老照片。
小椅子上坐着的小孩是我的堂弟。胖嘟嘟的小脸仿佛我家小宝,而服饰帽子都很有九十年代的特色。堂弟的棉裤外面罩着的是一对袖套,作用不是保暖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防脏。
椅子上站着的是我的大弟,右手里托着的是一只小叔喂养的白鸽。大弟和堂弟的帽子上衣都是买的,裤子和鞋子都是自己做的。
东屋门口站着的是我的爷爷,除了帽子外,爷爷全身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他正炯炯有神的注视着照相的人。而拿着相机的人这一边肯定有不少围观的人,我的叔叔或者婶子,或者是奶奶,他们肯定在逗引堂弟。我仿佛能听到那声音,“往前看,不要眨眼,笑,笑!”
从堂弟的年龄来看,这张照片应该拍于1995年春。
那时,正是我家最团圆的时候。爷爷奶奶五十几岁,年富力强。父母三十四五岁,还没有我现在的年纪大。小姑还未出嫁,家里有我们姐弟仨和堂弟四个小孩子。十一口人,和和睦睦,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爷爷是个修车匠,那时候可修的只有自行车,换个轮胎都是大活。经常做的就是补补轮胎,换换闸线,三毛两毛的挣。印象中,周围村庄很多人家的车子坏了,都过来修。等待的时间,和着水,拉着呱,因此,十里八村的人爷爷奶奶都认识。其他村庄上有什么新鲜事情,爷爷奶奶也知道。
爷爷为人憨厚,别人来修车,不换零件基本上是不收钱的,有时换了零件,三毛两毛的有时也不要了。那时候,人们不像现在这样忙,费点工夫的事,不值当的收钱。如果轮胎磨破了,爷爷会从废旧轮胎上绞一个补丁,涂上胶,粘在漏气处。爷爷说,没有什么成本,哪能收钱呢?后来才有成品补丁,爷爷就收一个补丁钱。
那时,每家都没什么钱。想要有钱,就得卖粮食卖其他农产品。可是,农作物除了自己吃,还能有多少剩余呢?卖了钱,交学费了,打油了,补贴家用了,哪能到小孩子手里呢?
虽然爷爷挣不了大钱,小钱还是有的。他的钱都放在床上褥子下面的席子底下。爷爷在院子里修车,我们姐弟就在院子里玩。如果村街上有吆喝卖冰糕的,爷爷就会拿出几角钱来,放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弟弟们去买。如果有货郎在吆喝,爷爷也会给我几角钱。村上商店里的话梅肉“唐僧肉”我们也没少吃,都是爷爷给的钱。
爷爷从上衣兜里掏出钱来,把钱放到我的手上,吩咐小弟们,“去,跟着姐姐去买吧!”修车人笑呵呵的,爷爷也笑呵呵的。
那时候的日子虽清贫,但因为有了爷爷的疼爱,童年的记忆全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