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1、“用经历去换经验”~“用自己的时光去换浅浅的认知”——愚蠢的行为。
2、多年的观察,我倒是有个屡试不爽的“窍门”,能够让你迅速起步:
想办法与对自己重要的人共同成长。
这其实是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爱情稳固的不二法门。幸福感的首要来源就是“与我正在生存的这个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有与之共同成长的人”,很可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强的联系”。成年后,我个人有个择友原则:
只跟家庭和睦的人做朋友。
有能力给别人以成长的机会,是很了不起的能力
3、成长所带来的不同维度的视角。
二、思考
(选择的标准——能否让我们成长
把所有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谁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还有哪些人足够重要?为什么?而因此你又应该如何与他们共同成长?如果他们竟然不愿意与你共同成长,你又应该如何去做?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家人,男友。足够重要的是自己的哪几个朋友吧。因为自己一直以来似乎是一个自顾自生长的人,自己的成长虽然牵涉到很多人自己却跟他们没有主动的“交流”,更没有跟他们一起共同成长,所以导致现在“没法交流”,沟壑越来越大。最严重的就是缺乏跟家人的沟通,这也是我们家庭的性格使然,都不爱说过,不善于表达,不会表达自己的爱,所以一家人气氛很尴尬啊。所以现在出来读书了有时感觉一个人也挺好的,轻松自在,有时也会莫名的想家。但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愿意花时间花注意力去沟通去交流,去“浪费”在我们最重要的人身上,现在想想一年下来一家人坐着其乐融融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很少,而我平时在学校也没有经常往家里打电话,一般两个星期打一两个,因为每次打电话给爷爷啊、爸爸啊都没啥话说,就是简单的问候就不知道说啥了,所以没有再打的欲望啊。我也非常想跟那些幸福的家庭一样,一家人暖暖的聊天,平时有问候,可以有说有笑,但是从来没做到,现在的我在慢慢成长,而他们也在慢慢老去,往两个方向背道而驰,再这样下去是不会有太多交集了,但我们内心都是关爱对方的。所以要做到有效沟通,要一起成长,我想哟得从下面几点先做起:
1、在学校至少每周打两次电话给家里;
2、谈话的内容出来平常的问候外,主要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经历什么的,让家人放心,了解;
3、放假回家后不要光顾着干自己的事情,多陪陪爷爷奶奶,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腿,帮家里做家务,做饭;
4、自己学习到了新的概念、看了好的文章,可以和家人交流分享,耐心跟他们解释。
目前能想到的只有这么四点了,不在多,先把这几点做到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嘻嘻…
而我的男友呢,总得来说也是个不断成长的人吧,不过我们的方式不同,所以交流的点很少,可能有距离的原因,不能互相影响,如果未来可以长期在一起,我想彼此都会给对方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会磨合,一起共同成长。
对于重要的人和事值得花费你的时间与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