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两篇文章比辱母案更让我思考。
一篇是《愤然离开中国的德国助教:你们的教育是犯罪!》。
“中国教育是把人最珍贵的年华付之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而不舍得花费一点点时间去讨论和思考。”“看到孩子每天五点多到校,晚上6点多离校,家长每天很疲惫,老师更是疲惫,这种连大人都吃不消的教学模式竟然没谁改变,看到孩子们每天无精打采,每天应付着,他心里很痛。”
观点也许不全面,但是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我挺理解这种痛,因为我就是那个疲惫的家长,和更疲惫的老师。
另一篇是《出生贫寒,今天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里面有一段林郑月娥对教育的看法:
“小孩自己会学,你只要给他一个启发、富满足感的环境,他们自己会学,尤其是今天网络发达,不用你灌输知识,反而要培养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
林郑月娥,两个儿子毕业于剑桥,本次参选香港特区的特首决定也比较匆忙,但评论的意见是“她提出的教育、民生政纲令人眼前一亮”。某种程度也可见她对教育还是很有见解的。香港的特首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位子。
一、我们的教育现在在做什么?
对孩子们家长们,上学是什么?是把孩子每天早上送到学校然后傍晚接回,询问其作业和考试成绩吗?很多程度上很多人对教育就是这样的认知,而这样一天天坚持的目标竟然还是升学,好的高中,好的大学……
我当初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离家近,干净,不要教写字。因为我们所有资深的教师都知道,科学研究发现,6岁前孩子们的手指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完善,提前写字会因肌肉群无力而导致握笔变形,纠正非常困难。同时要求儿童做超越身体发育的事,某种程度要付出更多创造力做代价。
然后这三年里,好多家长和我说,这个学校不行,都不教写字,天天玩,要转学。那个园长我是见过几次的,倡导阅读,运动,音乐,坚持不幼儿园小学教育化。然后去年她终于被撤下了,太多家长让孩子转学了,说从这个幼儿园出去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比别的幼儿园差。
确实,即使我自己是教师,我孩子刚入小学的第一个学期,非常辛苦,拼音和写字要付出很多时间去学习。我也问过我低年级的同事,她也说没办法,有很多孩子都提前在幼儿园学过了,一般都是带过,所以之前没学的孩子就会很吃力。
教育部明文规定的严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这里就成了这样了,遵守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被分数和现状狠狠得打了耳光。
提前抢跑就是现在的教育现状之一。幼儿园抢跑小学的,小学抢跑中学的,中学抢跑大学的,然后大学再补偿性的学会幼儿园的运动,游戏,习惯,交往……
这也不完全怪教育。因为抢跑者获得直接利益太明显化,而遵循自然节律者的益处又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见一点点。和深耕的根系相比,讨巧的绿芽太容易激励拔苗助长了。谁让这个世界都是用成绩说话,尤其是短期成绩的直接关联性太强了。
我是一个在一线十几年的教师,我当然知道什么方法可以让成绩快步上升了。我孩子的半个学期后,语文成绩就从及格边缘变成接近满分了。可是我看着他,我在想,这是我想要的教育吗?他在校时间长达是8小时,回家后又继续是作业,阅读。他竟然每天去户外运动一小时的时间都觉得奢侈。
连我这种深知这种教育危害的人,在让人焦虑的成绩面前还是不免也拔苗助长了一次。
二、我们的教育该做什么?
教育应该是被追寻者,而不是去追寻被被教育者。而这个时代的教育,却是一群大人追着孩子去被教育。这是我们教育的另一个现状。
现在的知识和时代如此飞速,每天学,都学不完的。我一直很努力的让自己成长,就是觉得身体力行是最好的榜样,可是那条像林郑月娥那样拼命读书考第一而飞跃寒门的路还在吗?要知道现在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比人类有更强的记忆能力。
方法呢?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的浪潮,可能会让证券分析师都失业,因为它的算法比你更快更会学习。阿尔法狗都可以打败围棋大师了,你以为它真不会思考吗?
在这样一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热情与坚持,创意与个性,才是被未来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所有的东西在极大的热情下,都可以快速习得。教育要交给孩子们基本的技能,但不是只有考试读书的技能,更要保护和启发着他们的热爱。我们也要勇敢的承认,我们不可能教给孩子们所有的方法和技能,出类旁通才是唯一要习得的技能,而出类旁通的基础是你有一个你热爱并为之努力的领域。
三、孩子教给我的东西
我班上的孩子们很多喜欢画游戏和设计游戏。是的,比起那些书和作业,他们更爱创造。这就是他们和我们的不同,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通常是以打赢BOSS而骄傲,而我们的孩子是以设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为乐趣的。
昨晚,我7岁的孩子说,妈妈,我做了首诗。是的,比起唐诗宋词,他自己这首青涩的诗才是他自己的。
学校在诞生初期的功能是传授前人的生活经验。但我们现在却处在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快速迭代的技术时代。教育的功能是否也该迭代呢?
又据说,20岁前是人生的一半,在这段最珍贵的年华里,我们的教育是要给她输入各种快捷指令代码还是要通过一些真正触动他们的案例,去让他们自主寻找他们的算法呢?如果年长就可以作为经验的话,古人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了。可是我想任何一个古人的经验都不如现代人。既然是走向未来的时代,未来的指向才是合适的指向。
每次我要做些决定时,我总是试着去拜访那个生命尽头的我,我问她,这样做成就的你开心还是后悔?它留在你的生命里吗?它多大程度的影响了你的生命?
教育不也该如此吗?我们要看到的未来是我们从来没经历过的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合不合适,要问未来,在未来人工智能和人文思潮不断觉醒的未来,什么的教育才是能让他们更好生存和生活,甚至生命的?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