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里陈列着数以千计的兵马俑,他们是秦始皇为保护自己的陵墓而精心制作的陪葬品。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仿佛真人一般,为我们展现了秦代军队的磅礴气势。
1978年9月,巴黎市长希拉克第一次来到西安,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当时他激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此后,“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世界范围内一度成为兵马俑的代名词。
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弩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规模最小。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
这批兵马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铠甲,右手执长矛,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