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看一部恐怖漫画的,伊藤润二,好耳熟的作者啊。朋友推荐过来说脑洞很大,那就必须要看一看了。然后在地铁上从第一个故事开始看,直接坐过站了。
关于恐怖
漫画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看到一半就会发现,这里的故事并不是完全连贯的,而是类似在一个旋涡宇宙中,发生的一个个看似有联系,实际上都比较独立,唯一的共性就是一种看不到抓不着的旋涡力量,以及它的不讲道理。
但看似不讲道理,在伊藤润二的笔下,也开始变得诡异地合乎逻辑起来。
你似乎知道故事一定会这样发展,当你度过每个故事刚开始的未知和茫然,对故事的设定有了基础的了解之后,你就会突然茅塞顿开般的想到故事的发展,伴随茅塞顿开的还有毛骨悚然,这也许就是恐怖故事的魅力,你觉得应该会这样,但又觉得,别吧,别这样吧,不好吧,怀揣着这种惴惴不安,不断地看下去。
人说恐怖分两种,未知的渗人,和切身感受的恶心。丧尸、小丑、恶魔以及电锯惊魂,都是切身感受的恶心,你知道对方就在那里,对你产生威胁,而且这种威胁是你绝对不愿意承受的,所以恐怖。贞子、鬼怪、黑暗则是另一种未知的东西,你不知道它会对你做什么,从而时刻担惊受怕,或者你越探索、越回想,越觉得细思极恐,这是另一种恐怖。伊藤润二的旋涡,则是兼具这两种,既有神秘诅咒力量如何作用于我们身上的未知,又有作用发生之后由于漫画对人体太过真实的表现力带来的恶心。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看恐怖故事?这到底是不是自找不自在?我想,对恐怖故事的乐趣,一方面在于观看过程中刺激感带来的全身激素上升,另一方面则在于故事结束后回到安全、已知的现实世界的安心感。
伊藤润二的漫画表现力太强,其分镜的运用让你感觉自己既是一个观察者,也是一个亲历者。而其对人体比例、结构的把握,以及人体扭曲变化的过程,又让你觉得这似乎真的是可以发生的,从而带来灵魂深处的不适,简直不敢细看。再结合其无与伦比的脑洞,每个故事都不讲道理般地合乎其设定的逻辑,反而让人难以跳出故事,保持上帝视角以及局外人的心态,让事后的安全感持续延后。
但这只是一本单纯的恐怖故事小合集吗?
关于罪与罚
既然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是不是就是互相没有联系的纯粹脑洞呢?看完上册,感觉不是的,他们的连接点,除了虚无缥缈的旋涡诅咒,还有就是所有死去的人,似乎都是有罪的。
这些罪不一定都能对应到所谓的七宗罪或者贪嗔痴上,有些也许只是作者的个人世界观好恶,但都确确实实地对每个罪行给予了其特定的惩罚:
- 其一·无尽醉心于兴趣,罔顾家庭者,有罪,罚其成为兴趣本身
- 其二·无法摆脱心魔,自毁身体者,有罪,罚其永日惊恐,自残而死
- 其三·妄图吞食所有异性爱慕者,有罪,罚其吞食自己
- 其四·沉湎于艺术与声望,罔顾人命者,有罪,罚其永远无法挣脱枷锁
- 其五·不顾家族追寻自由之恋爱者,有罪,惩其永世纠缠,罚其永远纠缠
- 其六·自恋自大招摇过街者,有罪,罚其精力尽皆消耗于炫耀
- 其七·惊吓他人以取乐者,有罪,罚其死于惊吓,入土不得安宁
- 八·行事拖沓者有罪,欺凌伤害弱小者有罪,罚其退化蜗牛,欺凌与被欺凌者共处
- 其九·好奇而无知无畏者,有罪,罚其燃于好奇之火
- 其十·为母不仁,失其智者,有罪,罚其沦为孩子操控
- 其十一·仰仗年幼,不思进取者,有罪,罚其回胎
- 其十二·暴虐天气,有罪,罚其无法脱离
- 其十三·偷窥觊觎者,有罪,罚其为刺所覆
- 其十四·迷茫无为,静候等待者,有罪,罚其纠缠无解
- 其十五·饥不择食者,有罪,罚其丧失心智
从上册还能看到,每个被旋涡诅咒所杀之人,都称得上是自食恶果,当你过度沉迷于某件事物,如物品、如艺术、如异形、如他人的眼光、如爱情、如未知等,就会被旋涡的诅咒盯上,并让你死于自己的沉迷之物,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只有无欲无求,对什么都提不上特别的兴趣,平平淡淡度日的人,似乎才能安稳地过好这一生。
这里说回故事里的女主角-桐绘,其实仔细想想,桐绘似乎是一个毫无生活趣味性的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回家,接男朋友,给男朋友送饭等等,你看不到她对任何事物特别着迷或产生好奇心。即使男朋友整天宅在家神神叨叨,她也没有离开对方。面对村里发生的所有诡异的事情,她既没有追根究底的好奇心,也没有被吓得趁早跟男朋友离开镇子。
但恰是这样的人,活到了最后,即使中途一次次地被旋涡诅咒莫名盯上,却也一次次地没有沉迷于旋涡的吸引力中,从而从诅咒中逃离了开来。
所以无欲无求才能得大圆满(迷)。
这看起来很扯,你可以说这就是剧情需要,不然主角都迷失了死了故事还怎么讲。但可以反过来看,确实每一次死去的,都是输给了欲望的人,人会沉迷于种种欲望,既有天主教宣称的人类七原罪:傲慢、贪婪、色域、嫉妒、暴食、愤怒、怠惰,也有佛教所谓的贪嗔痴三毒。
如果你输给了内心的欲望,如果你有了沉迷之物,那么旋涡的诅咒就会找上你,让你沉迷于自己的欲望,像沉入旋涡一般被吸引力不断地拉扯,最终把自己葬送在欲望里。
但到了下册,事件发生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作者似乎又不止在说欲望了。
关于资本
漫画最后,有一位日本原外交官,给出了他的读后感,似乎是在给漫画背后的理念做盖棺定论:所谓旋涡,就是资本。
故事开头的男主父亲,就是沉迷于资本(金钱),最后把自己变成了资本的样子;男主母亲闻资本色变,觉得哪里都是资本。男主秀一觉得小镇不太对劲,进来就会觉得气压承重,包括末尾的女记者,进入镇子后也觉得气压变沉重了。
“隔壁的绿山市就没有这么多的旋涡”,这是在说隔壁的谁呢。
镇子里的所有人都在渐渐地被各种形式出现的“资本”毒药所蚕食,当某个人出现某些欲求,就会被资本的力量缠上,直至无法挣脱,彻底被欲望和资本所吞噬。
不光是小镇本地的人会渐渐被资本的旋涡吞噬,外地来的记者、志愿者,也都逃不开资本的力量,只要来了,就再也无法逃离。
在资本旋涡的吞噬面前,吹一口气就能把你裹挟走。人们也会分成几派,有的躺平等死,渐渐扭曲;有的乘着资本旋涡的风,做一只会飞的猪(一不小心还是免不了彻底堕入旋涡中成为陪葬品);有的则奋发逃离,决不放弃希望。
我们听故事时总希望有个happy ending,希望故事的最后会出现曙光,主角能够逃离,回到现世美好,但很遗憾,在这种资本旋涡面前,不存在逃离,即使给你一次次希望,看似有机会逃离,但最终也会发现只是竹篮打水,原地打转而已。
这种无处可逃的压抑感,带着种种诡异的并发现象,催生出人们的相互倾轧,甚至吃人事件,荒诞而又真实。
关于社会
漫画越读越麻木,到后期你已经熟悉了作者的套路,习惯了漫画的恐怖,现在的你只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人们到底是被什么在诅咒,而下一次真正的震撼,是在你看到所有的长屋连成了一个循环旋涡,以及在建造完成的那一刻,所有人仿佛冲水马桶般被抽运到旋涡中心去的那一刻。
你突然发现,原来世界在循环。往往复复,人们却永远也吸取不到经验,一次次地走上老路。
旋涡,既是资本,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主义或社会本质。
中篇作者便说,镇子上有好几处古旧的房屋,是很久前遗留下来的。没人住,但却一直留存下来了,当风暴肆虐时,却只有这些古旧长屋可以抵御风暴,于是人们都挤进去,直到有一个聪明人开始扩建。
但当你最后发现,扩建的房屋居然连成了一个漩涡,你蓦地惊醒,那些老旧房屋哪里是普通的破房子,根本就是上一个轮回的遗迹。无论旋涡代表什么,它其实一直在往复循环。在它蛰伏时,人们或许能获得几十上百年的安稳日子,但这股力量其实一直在蓄势。
不断有端倪出现,若你不加警惕,它便会逐渐蔓延到你周围,等到大家都觉察到、警觉到,已经无处可逃。
就如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觉得一个社会有什么地方不对,但却说不出来。这种集体无意识,最终会让这股力量一点点走向顶峰。
历史的力量如海浪大潮,打得你昏头转向,顺便还把你埋在下面,拖到海底。然后一切回到历史的原点,静静等待愚蠢的人类,开启下一个轮回。
这奇妙的街道,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朽,重生为一座新的城镇,然后人们会在这里幸福地生活吧……
是的……在那个遗迹再次觉醒之前……
那就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吗?作者说,有的,秀一和桐绘,两个主人公,其实到最后都没有被旋涡彻底污染,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放弃抵抗,一同长眠,他们之间有什么是其他人所没有的呢?默然?警觉心?爱?不放弃?及时斩断诱惑的魄力?这需要各个哈姆雷特自己找寻了。
One More Thing
谁说,旋涡只能代表不好的、吞噬人心的、恶的力量或潮流呢?旋涡就如刀剑般,没有善恶,它是一种力量,就如逻辑思维中曾说,
中国变这么大,不是武力扩张的产物。它是什么?他像一个漩涡一样,刚开始很小,但是他就这么坚定地在那旋,周边的东西不断地被这个旋涡卷入,然后变得越来越大。
请问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旋涡,他的根本特征是什么?什么叫旋涡?就是有一个坚定、缓慢但是没有太多恶性扩张势能的向心力。就这么一点一点来,一点一点来,不着急,有的是时间,这是中国的方式。
警惕和抵御旋涡作恶,学习和利用旋涡为善,未尝不可。
关注我的公众号【月亮与二进制】,鹅厂程序员的敲码间隙,也能读书观影练剑写字,分享给你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