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轰轰烈烈加入百度时,我已经离开一段时间,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去了解这位改革者,因为还有朋友在百度,媒体也会及时的同步出陆奇到任后的动态,那段时间,对这位新官上任的COO,舆论一直好评,至少在百度历史上这并不多见。
顶着硅谷最高职位华人的头衔空降,带着功名赫赫,恐怕也只有这样的背景才“镇得住”公司里那一干老臣,但初来乍到想必是躲不开公司政治,也躲不开在显微镜下被他人审视。
这种境遇下,不同的人选择适应坏境的方式不同,虽然并不清楚Qi的内心活动,但从他的演讲、动作、听闻他与人沟通的方式来看,Qi是个相当务实的人,他应该没有花太多时间去顾及别人怎么想,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梳理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再执行下去,整个过程不拖泥带水,公司新风,股价提振,甚至在公司内外都产生了“救世主”来了的感觉。
至于后来Qi的离开,可能更多的是公司与他不匹配,而不是他无法适应公司,果然,离开之后百度的动荡和彷徨一直持续到今天,有一篇公众号的标题挺有意思,“所以,百度现在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了吗”,看完苦笑,是啊,好像除了百度自己,没人认为它已经完成转型了。
陆奇在离开之后,我还是一直在关注他,因为总觉的这人说话实在,从他身上能学到东西,所以看到有关于Qi的采访或者文章一般都会点开阅读,很喜欢他的观点和见解。
虽然感觉是Qi做了投资之后个人热度在下降,但有实力的人有没有热度都一样,去做投资给创业者辅导,产生的价值或许比在百度高。
昨天,腾讯云邀请到了Qi做了一场直播分享,之前我得到所有关于陆奇博士的信息都是基于文字,这次更直观,这种机会我当然不会错过,全程认真听讲,一方面是陆奇博士在我心目中偶像地位够高,一方面讲的确实好,到结束时崇拜之情又增加几分,有一个想法挥之不去:真想和陆奇博士一起工作啊!
整个直播大概一个多小时,分享的PPT也很简单,但每一页都是干货,每一页都是经验之谈,是不是真才实学一目了然,我很感叹Qi强悍的学习能力,各行各业的核心指标、关键要素信手拈来,有些分析也涉及到我现在工作的领域,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年,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比陆奇博士讲的更清楚。
所以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有人就是把学习也当成了一种工具或者技能,而不是兴趣,机械化大脑去学习,就像点下“安装”键之后,开始读条,然后安装成功,而不是点下“安装”之后便报错“这个我不喜欢,对不起无法兼容”,然后退出安装程序。
理想的情况是,当需求产生的时候,触发“学习”机制,如果“学习”这个工具被设计的够好,那么它就应该毫无情绪的run起来,把安装过程尽快执行完毕,而不是挑食、询问情绪的意见,不需要任何意见,因为要提升生产力,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关于这次直播我不能仅仅用“收获“”来形容,用“触动”可能更贴切,从这次分享让我看到的一些我所未知,或是我不理解,但是可以确认正确的事情,这无疑是对我未来的发展,给了方向和榜样。
一个小时的分享尚且有如此多的“触动”,如所以也不难理解我希望和陆奇博士一起工作的心情,跟足够优秀的人在一起工作成长是可以加速度的。
但优秀的人通常对伙伴的水平要求也很苛刻,想要和优秀的人一起合作,首先要把自己变的优秀,把自己变成“学习的机器”,不断突破自己,即使有小小的成功,也别停下来就满足了,今日头条有一条公司文化就是“不自嗨”,现在想想挺有道理的,时不时的把自己放在全行业的宽度、放在你心目中“最优秀”的那波人中丈量和自省一下,对清醒的前行十分必要。
陆奇博士目前在做投资孵化,继续加油,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跟他一起工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