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正如我们的日记、手账、微博、朋友圈,本身就是记录生活形式的一种。
作为一名资深90后,初识韩寒是在初二的课堂上,一边装模作样的听讲,一边低头翻着韩寒的《三重门》,那种顶风作案的感觉,就像过山车,玩的就是心跳。后来的韩寒做了车手,当了导演,可与我而言,他还是那个才华横溢、我行我素的少年作家。如今的我,读过他3本小说,看过他3部电影,却没有看过1场他的赛车比赛,看似赛车与他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到《飞驰人生》,韩寒以电影为载体,记录了自己对于赛车的热爱、对自由的追逐与向往,你不用去看他赛车,看他的电影就全明白了。
这些年,韩寒作家、车手、导演的身份都备受争议,他用自己的行动去挖掘一个又一个潜在的自己,从小说大卖,到赛车冠军都没有阻挡他成长的脚步,如此魄力,如果说他做导演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一路走来,韩寒的电影制作也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越来越迎合大众口味,如此商业化的制作,看当下这部《飞驰人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不谈其他,光聊电影,《飞驰人生》如今的票房,不得不承认这是韩寒当下导演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被禁赛5年的车手复出的故事。比赛前剧情、人设到位,诙谐却略显拖沓;比赛时剧情紧凑,男主张弛将巴音布鲁克赛道1462个弯道牢记于心,而该赛道海拔4000米,韩寒历时1个月“高风险”实地采景拍摄,为观众还原了赛车拉力赛的原貌,把拉力赛激烈与刺激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以赛车为载体韩寒拍的得心应手,博得满堂彩也确实实至名归;剧终升华,男主张弛的赛车失去系冲出赛道,却未明生死,虚虚实实,却向公众传达了,热爱与坚持远比结果更重要的道理。虽说张弛电影情节和情感表现上有些断层,却瑕不掩瑜。
从某一个侧面来看,《飞驰人生》以电影为载体,还原了韩寒这么多年就赛车的所见所闻、热爱与坚持、追求与向往,是人生的某一段缩影。如今,韩寒这位80后导演,一次次的褪掉了曾经的光环,我们也在奔三的大道上一去不复返了,在所爱所寻的路上,浮浮沉沉,此刻你还坚持着吗?还是已经活成了别人?电影是形式,更是镜子,《飞驰人生》虽是喜剧,结尾却笑不出来。
要说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就是电影主题曲《一半人生》了——“我的一半人生,冷暖就让我自己过问,有热爱有恨,有未知的前程”,这首歌曲由韩寒作词,阿信作曲 。唱的是歌曲,说的是人生,我竟不敢细听,更不敢扪心细问,人说难得糊涂,怕失了坦荡。
至韩寒,至电影,至追寻所爱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