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苏东坡传》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好的人物传记了。这其中有大师林语堂的文字加成,但更多的是我个人对苏东坡的喜爱(苏东坡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词)。应该说,苏东坡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里被中国人广泛偏爱的一个:他的文章千古流传,才气人所钦佩;他的仕途之路几经波折,经历过的挫折和挫败数不胜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彷佛是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历经宦海沉浮,他享受人生、追求快乐、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千年以来一直启发着、激励着中国人。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如果要从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选出一位文人同行,他不会选李白,因为李白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也不会选杜甫,因为杜甫整个人太苦哈哈了;他会选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可以做一个好朋友。李白和杜甫分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正如李白彷佛是谪仙下凡,杜甫是圣人临世。苏东坡更像是“人才”,他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在诗词歌赋里向我们展现了他的人生、情感,乃至对生命、宇宙的思考。
《苏东坡传》里,作者提到了苏轼作诗应和弟弟苏辙的诗一事。个人认为这则轶事很好地展示了他的才气。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经过渑池。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记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后来,苏轼再经过渑池,忆及此诗,做《和子由渑池怀旧》而和之。诗云: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与子由诗韵脚完全相同(泥、西、题、嘶),而文章丝毫未受束缚。从雪泥到僧房题诗,到骓马和蹇驴的对应,紧扣前诗之意。前两句以雪泥、鸿爪引申出对人生轨迹不定、世事无常的咏叹。后两句中从“老"、”坏"、“崎岖”、“长”、“困”、“蹇驴”、“嘶”这些词中,不难看出诗人感叹人生坎坷。回首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既与前诗相和,回首往事,又已看淡人生的态度慰勉兄弟。有对人生来去屋顶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