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红楼梦》只觉得它文藻优雅却也通俗易懂,人物众多却也个个栩栩如生。小时候不懂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林黛玉,只因她的小性,但她的才华却令人喜爱,比如“借得梨蕊三分白,偷得梅花一缕魂”。众人皆赞的薛宝钗,我也不喜欢,因为她处事太过圆滑,总是给人一种疏离的感觉,不真诚。作为男主角的宝玉,我就更加难以理解。一个男孩生得粉雕玉琢,还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实在是少了少年的男子气概。唯一动人的是姑娘都是水做的,纯洁的,婆子都是可恶的,因为沾染了世俗的气息。
直到读到蒋勋讲《红楼梦》,才明白贾宝玉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关爱与体谅,林黛玉遗世独立的孤独与纯粹。泼辣干练的王熙凤身上有着现代独立女性,管理者的影子。即便是我觉得虚伪的薛宝钗,对她为人处世的哲学即使不认同也生出感悟。毕竟,在这个世俗世界生存下去,用薛宝钗的方法更容易些。
蒋勋说《红楼梦》讲的是青春的故事,大观园是青春的乐园。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才恍然明白自己青春年少时不喜水浒、三国演义的缘由。要么太江湖,要么太政治。唯有《红楼梦》,它在讲青春,讲理想,讲纯粹,同时对现实还有细致,贴切的描述。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一部分,也可以看到周围现实的影子。
最重要的是作者写了很多人物,却不带着批判的或者评价的态度。就如我们知道贾宝玉喜欢林黛玉的纯粹,却也不贬低薛宝钗的世俗。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体两面的,有繁华与寂寥,有繁盛与落寞。一切都在变化着,因果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