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书架上的书搬到门口去晒,书一摞摞堆满折叠的小方桌,忽然脑袋里冒出四个字“今日晒书”,觉得十分美。门前先前种满各种杂花的空地自从被妈妈改成菜园以后家里就再也没有种过什么花,唯一的两盆绿萝也是瘦弱枯黄。堂弟昨天在花盆里拔出一株狗尾巴草,问我,“这是不是你种的?”我说,“不是。”他握着那株草在我眼前转啊转,“在你的花盆里就是你种的,它有名字的,它叫狗尾巴草。”又问我,“你知不知道?”
乡下的生活有时候不十分便利,但是由于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并在艰苦的环境下平衡各自的生活。快递暂放在固定网点,路过办什么事情顺便带回。昨天在门口晾被单,瞥见一个身着黑色T恤、白白净净的男孩子骑着电动车往家里来,以为是来找弟弟的同学,也没注意看。听他喊了一声姐姐才回头望他,原来是我的堂弟。
“姐姐,你家是不是有快递?”说着从车前脚踏板处取出一个黄色纸盒递给我。堂弟去买卤菜,顺便去小卖部买了几根冰棒,人家老板问他要不要把大伯家的快递带回去。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一个很聪明但是不爱学习的淘气包,有时候又安安静静、文质彬彬。我们一起玩游戏他总能最先找到通关的方法,很小的时候就能认识很多字,一本书读完考他什么章节发生什么情节他总能记得一清二楚,读书速度出奇得快。每一年暑假都把他困在我家里一起看课外书,哪一年读的《狗来了》,没一会儿告诉我读完了。我不信,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我以为他只是匆匆一瞥,问他狗先生旅途中的不同经历,翻来覆去地问他都能一一对答。
有一年,我姑姑不舒服,奶奶去姑姑家里照顾她一段时间。我问堂弟想不想念奶奶,那时候他一直和奶奶住,是最黏奶奶的几年。我说,想奶奶的话,我们就和奶奶视频通话。我堂弟说,“不用啦,不联系这思念就越来越累积,等到奶奶回来的时候就会是最开心的。”
今年堂弟就要小学毕业啦,很奇怪,想到别的小学生就觉得年纪很小很稚嫩。但是想到我的小堂弟,或许是身边的人更加地了解,聪慧、能力、行动力都被近距离放大,不会觉得小学生就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啦!
早上堂弟过来和我一起学英语,我说“下午休息看看课外书,”他说,“家里面的书都看过了。”我说,“那我们明天一起选书。”给他布置任务,每本书读完写一篇读后感。“最少要写两页纸,实在写不出,一页纸可是要写得满满当当的。”他很淡定地坐在一边,“哦,写写自己对一本书的看法还是很好写的,两页纸能写完。”我心里想,咦?这可是小学生哎!而且这个小学生可是最怕做作业的哎!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兴趣爱好,我说,“我最喜欢看书。”他满脸质疑,“然后呢?别的呢?”“别的嘛,喜欢写作。”他说,“你心里肯定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没有人会喜欢看书,大家都应该喜欢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那时候他还更小一点,我觉得很可爱。我说,我就是喜欢看书,他觉得我这个人很奇怪。
更奇怪的应该是他自己,他看过很多书,看书的时候也是认真投入,但总说不喜欢。“我不喜欢,只是无聊而已。”今天晒书,找出一本《安妮日记》,正好他说家里的书都看完了,便把这本书抽出来给他看。“这本书很好也适合你看。”他接过去聚精会神地翻着,一会儿见我把书整理着要搬出去了,也把手上的书放进书堆,说,“你今天先晒,明天我再来拿。”然后听我指挥,一摞一摞地帮我搬。
叔叔过来说今早村里哪家的小孩去学校取成绩单看到他们六年级毕业班的成绩贴在墙上,他是第一名。堂弟不惊不喜,我问他,“你怎么这么淡定?”“我觉得一定是看错了。”
好一会儿,过去不短的时间,我在厨房盛饭,他特地跑过来开心地说,“姐姐,我知道了,一定是座位表,我考试的时候坐在第一个座位。”他爸爸让他中午在我家里吃饭,饭桌上我们问他先前考试的时候看到座位表的吗,他说,“考试前没有贴,贴了我们的照片。”我们在猜测是不是真的考了第一名,他说下午骑车去学校看看,告诉我们什么时间正好顺路做什么事情。
他现在都会骑电动车了哎!我觉得很神奇。他把我的快递递给我,像一个大孩子,像一个充满力量的小英雄。“姐姐,你家是不是有快递?”
乡下的生活多数时候是很平淡的,日出日落就是一天,我们常在这一天里吃饭读书,串门说话,拔一根狗尾巴草、采一株路边的小花。如果一定要探求时间的意义,我想应该是我们尽力维持宁静的生活,这其中的努力让很多人变得更好,尽管他们的生活今年和去年一样。但想想看,这已经很棒了,不是吗?当然也有一些生活突发地变坏,然后再一点点地好起来。
每个人都像一颗糖果,有些人离你很远,味道就淡一些,离得近的,好坏都更浓郁。有时候想想人生哪有什么特定的意义,只是甜美的味道搅和在一起才有滋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