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体味过长长的暑假的人,才能体会到“急迫回校”的感受。现在家越来越像旅馆和酒店了,吃一顿饭住一个晚上感觉那么好,好久没去就会特别思念,但是长久吃饭店、住酒店,就会觉得厌倦了,急切地想回到那个被称为“学校”的家。
郑蓉急切的想回学校,以便结束吃了睡、睡了吃猪一般的生活。
易灵犀也急切的想回学校,以便结束与爸爸、新妈妈之间相互小心,刻意笑脸相迎的生活。
顾莹同样急切的想回学校,以便能够结束每日日出而作、自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顾莹感觉自己与大家是一样的,是天之骄子,是骄傲的军校大学生,成绩优秀,内务、队列同样优秀,她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她是适应并擅长这种角色的。但是一旦回到家中,脱掉军装,她便变回了一个农村的女人,要坐着所有农村妇女要做的事,干活、做饭和喂猪,除了书包里的几本书,找不到任何别的与别的女人不同的痕迹,这种角色和这种感觉让她厌倦,让她想逃离。
周青青一样急切的想回学校,即使在学校每日的体育训练那么辛苦,即使在学校每日的学习同样那么辛苦,但是一旦身体适用了某种节奏,断然的改变最先有反应的是身体,感觉手脚都僵硬了,就想回到学校操场,淋漓尽致的跑它10几圈。
程清扬急切的想回到学校,因为回到学校才能见到郑蓉,想见的感觉藏在心里,快要把心炸裂了。
只有赵钧回学校没有那么急迫,回家没几天,还没有见到爸妈,加之刚刚受到的处分,让他有些想逃避,就想躲在家里的那个小房间,躲开那羞愧的感觉。能够把他拽出房间,拉到学校的原因,除了心里还记得“按时返校”的纪律,还有偶尔闪过的易灵犀的样子。
开学第一天,返校点名后就接到了国庆全校阅兵的命令,而且是持枪阅兵。牛队长给大家做了动员:“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校成立46周年。国家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我校也将举行全校的大阅兵。在全校首长和官兵面前展示我队的风采,这是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难得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全力以赴。”
参与过阅兵训练的人都不会忘记,参与过持枪阅兵训练的人更会记忆深刻,那是一种将死却不死的感觉,衣服每天被带着盐的水洗过多次,9月的星城水泥地也被烤开了,冒着“蒸汽”。
每天都是听着队干部高喊:“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争分夺秒。”
正步训练时听到了“1——”,带着将死的心情等待着“2——”,却就是久久不来。
更可怕的是,将近40度的温度,穿着厚厚的春秋常服,扎着紧紧的腰带,感觉像进了桑拿房,而且是进了几个小时,要窒息了。
更更可怕的是,训练一个月后,你有可能听来一句“人数原因,你不能上场了”。怀着“替补”的心情,以“参与光荣”来安慰自己,却发现根本安慰不了。最终的感觉就是,只要能上,宁可“死就死吧”。
正常的上课是一分一秒也不能耽误的,但是训练任务又这么紧,上课打瞌睡的情况就变得很普遍了,大半以上的人都在沉睡,又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打瞌睡,能够动手记着笔记的就没几个人,能够清醒的记着笔记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
某天上课,一在课堂上睡觉的男学员不知道做了什么梦,猛的站起来,大叫:“立正!”老师傻眼了!
又某天上课,一向坐在前排认真听课的程清扬也睡着了,老师见了火大,就叫他到黑板上解题。结果他漂亮的把题解出来了,几个人在窃笑,老师顿时有点下不来台。于是又点了睡的流哈喇子的郑蓉到黑板上解题。郑蓉爱睡觉在这段时间表现的淋漓尽致,逢堂必睡。当然郑蓉留在黑板上半天也没解出题目,老师便数落起来:“人家会做能睡觉。你啥都不会,还敢上课睡觉,心真是够大的......”,郑蓉顿时脸红到了耳根。
阅兵是必须的,训练是必须的,老师也比较无奈。又某天上课,看到大多数人都在一级睡觉战备状态,某老师实在忍无可忍,缓缓地说:“在我的课堂上,请不要以睡觉的姿势出现。理由如下:你睡着了是小事,感冒了是大事;你自己感冒了是小事,传染给别人了是大事;传染给别人了是小事,传染给我了是大事;我也要参加阅兵的啊!。”说完最后一句话,老师向后连退数步,作躲避状。全队爆笑一分钟。
课上睡觉沉,灯下受阅人,晚霞、繁星和训练场旁的路灯,陪伴着、记录着大家努力的点滴。从最初握枪像抱着一块大石头,到最终的纹丝不动,“向右看——1——2”的声音嘹亮而整齐。当宣布能够上场的那一刻,郑蓉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听,那最美的声音:“六系十队方队——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