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原创影评】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是一部由可可豆动画、光线彩条屋影业出品,饺子编剧并执导的动画电影。该片于2025年1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月14日在北美院线全面上映。
该片是《哪吒》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延续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哪吒1》重点讲述了哪吒的出生,他由一个被人嫌弃的魔童逐渐被人接受的故事。
《哪吒2》讲述了天劫后,哪吒、敖丙的灵魂保住了,但很快会魂飞魄散。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宝莲给二人重塑肉身,却遇到重重困难。太乙真人带哪吒去玉虚宫参加成仙考试,遇到大反派无量仙翁。哪吒通过了考核,却得知自己的家乡陈塘关被屠城,他以为是东海龙王所为,与之大战。后经申公豹揭露,才知毁灭陈塘关的幕后黑手是无量仙翁。在一场场生死较量中,哪吒终于从“魔童”成长为“英雄”,这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
影片上映后,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截止到2月16日其票房已突破110亿元,外加15亿美金。在全球影史排行榜上已进入前10名。后续票房还会不断增长。
一、 火爆原因
这部《哪吒之魔童闹海》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影片围绕哪吒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通过现代化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有关亲情、友情、成长、责任和自我认知的艰难旅程。
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良好佳绩,主要原因有:
1. 前作口碑
《哪吒2》作为《哪吒1》的续集,前期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在2019年《哪吒1》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磨砺,《哪吒2》结合当今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大胆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许多观众对后续充满期待。
2. 制作精良
《哪吒2》延续了前作的高水准制作,包括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动作设计以及震撼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观影体验。
特别是创作团队从故事的编写,到动画制作,再到电影拍摄在原有基础上用心地进行的精细打磨。影片中有笑点、有泪点、也有痛点,兼顾了各个不同的年龄段的观众。
很多人都认为,动画电影是拍给孩子看的,因此观影人群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这次《哪吒之魔童闹海》却突破了传统的观影习惯,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走进影院并在观影后有所收获。
例如:喜欢看搞笑的,可以在影片中看太乙真人,胖胖的身躯,大腹便便骑个飞猪,各种搞笑;小朋友们可以看萌萌的土拨鼠;喜欢文雅儒生的,有帅男敖丙;喜欢家庭亲情的,有兄弟情、母子情;喜欢看武打的,有许多场不同角色的各种打斗;喜欢宏大叙事的,可以看正义力量与无量仙翁的较量。影片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方方面面的观众。
另外,无论是动画,还是音效,达到了较高水准,提升了我国动画影片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3. 剧情创新
虽然《哪吒2》基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但在剧情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编,赋予角色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影片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例如,影片中的许多台词都是现代语言。这种创新,让古老的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
4. 情感共鸣
影片通过哪吒的成长故事,探讨了家庭、友情、责任等普世价值,引发了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其中有哪吒与父母的亲情,有哪吒与敖丙的友情,有敖丙与敖光的父子情,还有太乙真人与哪吒的师徒情。
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鸡毛毽子。哪吒小的时候被人歧视,没有朋友,他妈妈殷夫人陪他踢毽子。这个鸡毛毽连接着母子的情感,在后面也反复出现。
当哪吒面对重大抉择时,他回忆起父母为他的付出,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这些情感共鸣都深深吸引了观众。
最打动我的是,当无量仙翁将哪吒及他的父母都投入到天元鼎中要炼成丹药,还要让哪吒吃下貌似新冠病毒的死魂丹,哪吒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父母逃离苦海。
5. 特殊隐喻
在影片中有许多特殊隐喻。例如:哪吒跟着师傅太乙真人去参加考试,走入玉虚宫,哪吒说:“好白,好白。”观众都明白,这个好白的宫指的是什么宫。哪吒因尿急,揭开了无量仙翁的真面目,到影片的结尾,创作者向观众揭晓谜底,那个老寿星无量仙翁,其实是个树妖,而树妖又暗指森林法则。
还有无量仙翁的天元鼎上的符号,以及象征美国绿卡的绿佩等。
在无量仙翁被哪吒暴打后,玉虚宫的人脸识别系统居然识别不出来它的主人,无量仙翁也自语“没脸了”,暗喻了其人“不要脸。”
2023年刀郎的歌曲《罗刹海世》,火遍全国。歌曲中并没有点名,但大家都知道暗讽是什么意思。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当今时代,一部《哪吒2》,成年观众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隐喻,《哪吒2》以其独特方式对世界霸权主义发出无声的呐喊。
如果,一定要说《哪吒2》有什么不足,就是哪吒的人物形象设计得有点丑。
二、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拥有的独特经过长期形成的、具有普遍共识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艺术审美、文化传统等精神内核。
《哪吒2》作为一部基于中国传统神话改编的动画电影,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元素,同时通过现代叙事手法赋予这些元素新的文化意义。这部动画电影上映,激发了广大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影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动画的创作实力,推动了中国文化在国际范围的传播。
1.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上古时期的文化产物,也是上古时期社会的缩影。它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感情以及古人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探索与追求,是人类早期思维活动的一种积淀,其内容相当丰富。
动画影片《哪吒》以传统神话《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哪吒故事为基础,延续了哪吒、敖丙、李靖、太乙真人等经典角色。不仅如此,影片还融入更多神话元素,如龙王、天庭、四海龙王等,进一步扩展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广泛,有较深的群众基础。
敖丙在《封神榜》中是一条青龙,在《西游记》中是一条白龙,在动画电影《哪吒1》《哪吒2》中,他是一个温润如玉、外形俊美、情感细腻的美少年,与哪吒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2.文化符号
《哪吒2》中的文化符号,包括器物符号、角色符号和场景符号等。
器物符号: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等。
乾坤圈,由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所赠,是一个金黄色的圆环,也是传统道教的法器。
混天绫:是一条七尺长的红绫,原为寓意束缚妖魔、横扫邪气的道教法器。在影片中,殷夫人以混天绫保护哪吒,此宝具有包容万物,翻江倒海的神力。
风火轮:是中国神话传说家喻户晓的哪吒法宝之一,双轮转动间有风与火之声,左右二轮生风喷火,故称风火轮。风火轮象征速度与战斗力,在电影有一个镜头是哪吒脚踩风火轮在铁道的两条钢轨上滑行。
角色符号:哪吒、太乙真人、敖丙、龙族等。
哪吒这一神话形象,哪吒的大哥叫金吒,二哥叫木吒,为什么李靖的三子不叫水吒、土吒?而叫“哪吒”?
据《辞海》和《康熙字典》记载,“哪”字有一意可指“傩(nuó)”,本意是驱邪除恶,鬼神之偶像。
哪吒的原型来自古代印度的佛教神话,但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哪吒早已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同时哪吒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传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代人审美的佳作。
1979年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就已拍摄过《哪吒闹海》,给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影片《哪吒2》中,还有许多文化符号。例如:两个绿色的结界兽,他们的原型来自于神秘的三星堆;玉虚宫的飞鸟也来自于三星堆神树上青铜鸟;太乙真人喝酒的罐子是商代彩陶;七色宝莲来自于西汉的错金铜箔山炉,花瓣上的纹样是典型的中式云纹;殷夫人使用的铜剑是越王勾践;天元鼎来自于商代龙纹扁足鼎,以及龙王服饰上的海浪纹理,建筑群复刻故宫的飞檐斗拱等等,若仔细找找,还能找出许多处。
影片中,从人物的服饰,场景建筑设计,酒器、乐器、兵器等,处处都包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3.普世价值
影片通过哪吒的成长,探讨了家庭、友情、责任、命运等普世价值。
一是自我认同与成长:影片通过哪吒的成长故事,探讨了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的意义。哪吒从最初的自卑、迷茫,到最后喊出“我是谁,我说了算”,他不再被“魔丸”身份所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了自我认同与成长,也启发观众不要被他人定义,要勇敢地做自己。
特别是哪吒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传递了无畏精神,鼓励人们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大胆追求自我价值。
二是改变命运与自我救赎:影片中哪吒面对被自己的宿命和社会偏见,他没有屈服,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抗争精神,呼应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个体自由和自我救赎的普遍追求。
三是家庭与社会责任:哪吒在追寻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家庭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他既为了保护家人而战,也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三、哲学意义
如果对《哪吒2》进行深度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哲学意义也是这部电影的看点。
1.阴阳对立的辩证统一
哪吒与敖丙两人一水一火,一个是魔丸,一个是灵珠,两个人亦敌亦友,同体共生,相互依存,这是典型的阴阳对立。在影片中,编导又让二者合二为一。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影片中给予了充分展现。同时也暗示人性的复杂,善恶并非绝对,而是相互共存。在视觉上,“水火交融” 的战斗场景,隐喻着刚柔并济的处世智慧。
2.人性的复杂与善恶转换
在影片中申公豹是给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开始我一直认为申公豹是个反派,但实际上申公豹这个角色突破了非黑即白的反派设定,很立体,很饱满。特别是申公豹哲学式的台词,更受观众喜爱。
申公豹出身小镇被无量仙翁引进门,加入阐教,成为小妖。他帮无量仙翁做事,做了许多脏事。他嫉妒心强,不甘人后,渴望权力地位,他的行为常常被视为邪恶,甚至与奸臣勾结,助纣为虐,但他的内心中也有善良的一面。
申公豹说:“流言蜚语又能奈我何,再穷我也没有骗过朋友,再苦我也没坑过身边人,再难我也没算计过谁,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没有随他的意,他就忘记你对他所有的好。”
申公豹对自己的师父虽然充满了不满和怨恨,但内心深处依然有着敬畏和忠诚,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的抗争既是对仙界歧视制度的控诉,也暗合职场中的身份困境。影片对角色的灰度处理,彰显人性的复杂。善与恶并非绝对,可以相互转化,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强调人性中的复杂性,体现了道家“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
3.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太乙真人帮助哪吒重塑肉身时,提到“天生的水象需要坎水淬炼,天生的火象需要离火来造”,体现了人体这个小宇宙与外部大宇宙相互呼应的关系。
哪吒作为魔童化身,通过自我修炼,实现个人意识与宇宙法则的动态平衡,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结语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价值和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偏见与认同,自由与束缚,家庭与亲情,责任与牺牲,这些内容的展现,让影片更具思想内涵,也为观众提供了关于人生、社会和对世界的深度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