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与你们分享好书的瓜师叔。
本周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美国作家保拉·穆尼埃写的《如何写出“抓人”的故事》。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过通宵看书、看电影或追电视剧的经历吧?那么,“狡猾”的创作者们究竟是如何从0到1编排出让我们一看就上瘾的好故事呢?这本书将从3大部分(情节、主题的三幕结构、串起故事)和12个章节为我们详细揭秘创作者们的小心机。
今天,我会从书中总结出一学就会用的实用方法,帮助大家快速识别出创作者确定的主题,以及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
那么,主题是什么?
书中仅用简短的一句话就定义出主题的含义:“故事是关于什么的”。是关于爱情,或是关于性别与家庭教育,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在书中透露了两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作为阅读者或观众快速识别出创作者的主题。
方法一:从书名看主题。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作品《流浪地球》。乍一看书名,“地球”二字会让我们联想到:地球是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活居所,为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食物等资源;“流浪”二字会让我们联想到:流浪是一种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状态。再细品书名,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有规律的围绕太阳转,又怎会出现无拘束的流浪状态?想必是出现了特殊的情况,迫使地球不得不中断有规律的运行而被迫流浪。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本小说的主题是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方法二:从谚语、俗语和常用语看主题。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从“情人”二字可看出是以爱情为主题;“冤冤相报何时了”,从“冤冤相报”四字可看出是以复仇为主题。今后若是看文学或影视作品,多多留意开头、中间和结尾的谚语、俗语或常用语,尤其是反复多次出现的语句,往往就是创作者们的点睛之笔。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情节设置上,创作者又运用了哪些小心机。
一个有深度的故事,绝不是由一个情节构造而成的;一个有故事的人物,绝不是由单一的性格特点来体现。以主题“爱”为例,“爱”一字很抽象,不够具体,并且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裂变出母爱、友爱、自爱、单相思、占有欲、移情别恋等多种变体。创作者们在创作时会根据篇幅的长短、人物的设定,选择几个主题变体设置故事情节丰富故事和人物。书中具体以名著《傲慢与偏见》举例,详细指出作品中哪些人物与情节展现了移情别恋、情欲、嫉妒、兄弟情谊、母爱、冷漠等多个主题变体。建议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中的案例分析,会有更深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从《如何写出“抓人”的故事》中学到的怎么快速看破创作者们确定主题,以及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的小方法,小伙伴们学会了吗?
其实,无论我们是以看客的身份阅读此书,还是以创作者的身份阅读此书,这本书都值得细细品读和实践。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主题和主题变体、有效组织主要和次要情节,并以场景为单位构建情节。此外,作者在编写此书时是用互动式的方法,设置了多个模板、练习和小活动等,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和运用,可谓是用心至极,称得上是一本从0到1教会新手写故事的教科书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