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哪个更重要?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一位老人:“你总是在学习,通过学习,最终得到了什么?”
老人答:“什么都没有得到。”
再问:“那您学习做什么呢?”
老人笑着答:“告诉你学习让我失去的东西:我失去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失去了肤浅、短视和计较,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
学习的真谛不是为了加法,而是减法,提升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而是放下!
开始的问题结合这个小故事,你得到了什么?
学习的真谛是为了做减法,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清晰地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人性向往贪嗔痴,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时间、精力,心力有限,不可能分散到很多事情上并取得成就。
很多人会买很多的书,听很多的课,而且还是不同行业,不同类目的内容,但到头来给他们带来的是焦虑和不安,甚至很多人只是收藏了知识,而并非拥有了知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认真去学习,去思考。
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告诉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所以,查理芒格的一个人生信条就是去学习失败者的经验,避免那些坑,让自己清楚,哪些东西是自己不想要的。
巴菲特与飞行员的故事:巴菲特给他的私人飞行员建议:在一张纸上写下25个目标,然后只保留5个,把那20个删除掉的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的清单上。
任正非“灰度”思维:或许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在错误的边界之外,我们就一定走向正确的方向。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恢度。企业经营都会有彷徨的时候,这时候的关键往往不是去做什么,去要什么,而是不做什么,不要什么。
高晓松说自己的人生信条是:“从不想自己想要什么,只想自己不要什么,把不要的自在地不要就行了”。
开头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