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边义老师
例解古典诗词的起句、结句技法
起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词的开头,古人称为“凤头”,意即开篇就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并为后续内容留下广阔的空间。
一、写景起句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此诗是杜甫在秦州期间,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孤城”暗含悲凉之意,描写出戍卒的环境。次联专从“孤城”着笔,表现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五六两句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寓含着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尾联显示出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未有尽期。全诗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出悲壮的艺术美。
二、叙事起句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数,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同时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这里虽无“建德江”字样,但与题意切合。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三、抒情起句
李白《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有感于自己临近晚年、日益衰老而写。此诗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三千丈白发领起,抒发了因惊现白发而引起的心里上的极大震撼。“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因忧愁才变得这样长,这夸张抒情的手法,形容忧愁之深。起句突兀,落笔惊人,极度夸张却真实地宣泄了内心的烦愁。
四、议论起句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山水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首联两句以议论开头,凭空落笔,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五、史实起句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六、回忆起句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日”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
七、设问起句
崔颢《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组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语言维妙维肖,非常可爱。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
八、感叹起句
李白《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结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意、理,一般都在结句道出,所以此句最当用力,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为上。
一、点题作结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并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的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最后一联,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点出了“送别”的主题,言有尽而情无穷。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以景作结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通过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前三句,写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扰得人心烦乱不宁。结句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把诗人无限的乡愁、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对现实的幽怨等无限情思挥洒开来,比直抒胸臆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三、以情作结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前面三联或叙事、或写景,尾联抒发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黯然神伤的情怀。诗人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逐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着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体现了杜甫登楼赏美景,仍然牵挂着家国的百感交集之情。
四、以事作结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用倒叙作结,戛然而止,把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平淡的叙事中得到充分的表达,读来悠然情深,令人低回流连。
五、想象作结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结句从眼前景生发开去,想象自己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驰骋想象未来的欢乐自然反衬出今夕的愁苦。结句通过想象,表达了作者渴盼归后欢聚和追话今夕的愿望。全诗虚实相生,起承转合兀然有致,含蓄隽永。
六、以理作结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才能不被浮云等遮蔽障目。尾句既是写实,更是透射着日常生活中的哲理,这也是此诗的理趣所在,令人虽掩卷沉思。
七、悬念作结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采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设置悬念: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令人思忆不尽。
八、感叹作结
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千古传诵的杜牧名篇。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前两句着力描写江南美景: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末两句描写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众多佛寺,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从而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特别是“南朝”二字,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无限感慨。
2022.02.26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