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五月的夜晚,偶然读到陆游的诗句,眼前不由浮现这样的画面:正值端午假期,约上几位友人一起来吃粽子,轻轻剥掉层层粽叶,白白嫩嫩的粽子落在了青花瓷碗里,咬上一口十分美味,就连那裹粽子的青青芦叶也是那么芳香怡人、清新扑鼻呀!
读着这样的诗句,想着这样的美食,不禁心中一暖,莞尔一笑,记忆中老家那“端午粽飘香”的盛景,也随之浮现……
读小学时,我住在乡下外婆家,每年端午前夕,外婆早早就会备好糯米、蜜枣、红豆等食材泡在清水里,打来苇叶,洗好滤干。待晚饭后,外婆便开始包起粽子来。她将两三片苇叶平铺在一起,双手一合,苇叶的一头就被折成了一个漏斗型,捞一把糯米放进“漏斗”里,然后塞进一颗蜜枣、几枚红豆,用苇叶的另一头,盖住“漏斗”,再顺着“漏斗”的三个面,不停地折转苇叶,三角的粽子便成型了。外婆麻利地用棉线将它缠牢,系好。那时候,只觉得外婆的动作飞快,像变魔术似的,一个个青绿的粽子从她手中出现,很快就堆起了满满一盆,而面前的糯米、红豆却在迅速地消失。
外婆包好粽子,便会把它们倒进大铁锅里,每当这时,我都吵着要拉风箱、添柴火,而外婆总是笑眯眯地“训诫”我:“你这小冒失鬼,是不是只想着快快把火烧得老旺,好让粽子早点儿熟呀?不行的!粽子一定要细火慢煮才能入味呀!”
被外婆说中小心思,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只能眼看着她一点儿一点儿地将柴火送进灶膛。我实在太困了,爬到床头就睡了过去,夜里总听见风箱声、开锅声,好像还有粽子那清新袅袅的香味飘进梦里……
第二天便是端午,我心心念念的粽子,早被外婆端到了桌上,我赶紧剥了一个,浅黄带青的棕儿掉进白净净的瓷碗里,点点红豆镶嵌其中。我赶紧咬了一口,软糯Q弹的糯米外皮儿、绵软香甜的红枣内芯、细腻沙沙的红豆粒,混着芦叶特有的清香味,真是好吃呀!我连吃两个不过瘾,又装了几个带去学校。那几年的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给我在学校带来了超高的人气!
初中时,我随爸妈去了矿山。端午包粽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妈身上。那一年我妈也是早早备好了糯米、红枣等食材,有模有样地铺好了苇叶,意外就在她折好“漏斗”,刚放进糯米时发生了。“漏斗”的上部还没盖好,米就从底部漏了出来,我妈大惊,赶紧让我再拿几片苇叶从底部围住,我手忙脚乱地和她一起围堵糯米,可它们就像是灵巧的泥鳅,不一会儿就全逃窜完了。如此反复尝试了好多次,我们竟连一个粽子也没包出来。懊恼的我妈干脆把糯米、红枣、苇叶一股脑全倒进了高压锅里,煮了一锅苇叶糯米饭。没有吃上香甜的粽子,更没见到疼我的外婆,那年端午,我趴在床上哭了好久。
转过来年的端午,我已经做好了再吃一碗苇叶饭的准备。谁知头一日放学一进家门,竟看到院子里摆了一个大大的木盆,里面泡满了糯米,我妈正在清洗旁边堆得高高的芦叶,我被这阵势吓坏了。
“妈呀,这是想让我们吃一年的芦叶煮饭吗?”我还未从震惊中缓过来。三三两两的邻里阿姨、婶婶们拎着蜜枣、鸭蛋、腊肉等各类食材,就已聚到了我家小院。她们拿起芦叶、抓起糯米,放些内馅,一个个可人的粽儿迅速在她们手中诞生,三角、四棱,形态多样,手速飞快,直看得我眼花瞭乱。
我妈虽然心不灵,手不巧,但胜在人缘好,而且不怕累,她一人采摘了几十斤粽叶,又包揽了邻里所有的糯米,只为约大伙一起包粽子,到时我家能留几个就成,只是没想到来的邻里全带了食材。那年是我第一次吃到各种口味的棕子,真是大饱口福,而邻里端午聚在我家一起包粽子的盛景,也一直持续了好多年。
结婚后,我带着公婆搬到了市区,爸妈也在不远的小区买了房。那年端午我回家一推门,爸妈竟然也在。婆婆飞速地包着粽子,我妈还是只会在旁边打着下手。看着几位老人忙忙碌碌,默契十足,我由衷地感到幸福。
如今又近五月五,端午粽飘香,我要早点儿赶回家去,再去尝一尝,这些爱我的人亲手包的粽子,它们不仅牵动着我的味蕾,更藏着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