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盗墓题材小说大火,各大影视公司都在争先恐后的改编这个大IP。在看惯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中国受众,面对这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极具东方主义神秘色彩和吸引力的新题材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为此疯狂。就以《鬼吹灯》系列来说,这书一共有8部,是由天下霸唱所著,足足200多万字。本文则是以近日刚刚收官的《怒晴湘西》作为例证,浅析盗墓题材影视改编得失。
1 | 故事叙事结构
《鬼吹灯》系列小说,分为两种叙事结构。一是分上下两部,由两条线索相连;二是从整体来看,呈“点”式分布。《怒晴湘西》作为其中的一个分册,则是呈“点”式分布,搬山卸岭两大门派进入瓶山从炼丹的丹宫到湘西尸王的墓。从空间结构看,《怒晴湘西》的地理空间为湖南苗寨一带,这块地区本就是盛传巫蛊之术的地方;抽象空间则是故事涉及的生人现实空间和亡人墓穴的空间。叙事时间上,《怒晴湘西》采用整体闪回的手法,通过陈玉楼向胡八一等人详细讲诉搬山卸岭进入瓶山的传奇故事,从而展开戏剧冲突的。
2 | 价值观体现
墓穴并非仅仅只是象征死亡的一个物质性符号,而是在人类生存世界的意义临界点。自中国形成墓葬文化开始,这就是个生死轮回的价值观。而盗墓题材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的盗墓行为,寻找自我价值,寻找心灵救赎的题材。《怒晴湘西》也是如此,故事中体现的生死观、财富观、道义观、鬼神观才是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处世之道。
3 | 改编得失
一部作品,最核心的本质应该是讲好一个精彩的故事,如何将一个积极有内涵的价值观清晰地传达。但这也正是中国影视改编市场缺失的部分。大部分作者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故事的叙事方式,导致故事讲诉偏离了主要的核心。
|得-《怒晴湘西》中的价值观通过戏剧的冲突表现的较好。
1)生死观
罗帅与搬山卸岭等人进入地下丹宫,一个巨大的丹炉象征着古代皇帝向往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美好愿景,而观山太保的尸体则极具讽刺意义地证实了帝王的痴心妄想。
2)财富观
盗墓者多是为了求财,舍身犯险。《怒晴湘西》中,搬山卸岭盗墓则是为了拯救族人和流离失所的难民,展示了乱世中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
3)道义观
盗墓者的道义体现在对同伴的相知相惜。卸岭魁首为了自己的兄弟几次舍命营救,让手下兄弟心服口服跟随他。
|失-叙事节奏匆忙,猎奇心理未被满足
《怒晴湘西》在前面大战六翅蜈蚣为止都保持在正常的叙事节奏中,既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也满足了受众的视觉刺激。整个墓穴的构建也相对精细,可以看出改编者对于原著还原的用心。但是后半部则明显有些“急”,很多重要情节,一概用解说词带过。而且否定了鬼神观这一重要价值观,相反构建了科学观,使得一部奇幻性质作品,成为了科学大讲堂。
盗墓类题材算是中国类型片里独树一帜的类型,可以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好途径。只是缺失了一定的衡量标准,使得盗墓类题材蜂拥而至,导致影片的质量参差不齐,暴露了中国类型片市场盲目追求受众口味与商业利益的弊端。若想真正提高此类影片质量,需客观、冷静的分析作品,研磨叙事手法与视听语言,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准确研究受众心理,方是促进长久发展之道。
欢迎关注公号“来之电影”
合作&投稿:laizhidy@126.com
咨询客服VX:1156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