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

剃头担子少了

剃头师傅必备的十六般技艺

懂的人也不多了

十六般技艺

梳(发)、编(辫)、剃(头)、刮(脸)、捏、捶、拿、掰、按

掏(耳)、剪(鼻毛)、染(发)、接(骨)、活(血)、舒(筋)、(梳)

然而在成都的小巷子里,每天都有一群挎着木箱,叼着烟叶,翘着二郎腿的师傅,他们等待着各地的游客,为他们提供“小舒服”。“小舒服”是掏耳行业在成都的一种别称,也是一种艺术和技术融为一体的民间手艺。

在成都靠这门技艺生存的掏耳师傅被外称为采耳师。采耳师们拥有着数十种掏耳工具:如耳扒子、铗子、震子、马尾、鹅毛棒、耳起、棉花棒、酒精、头灯等。


二零一三年,大好商店与台湾眉角生活合作,销售台南理发师傅制作的耳掏产品—内行人手工耳掏。

细枝末节的温馨

之前还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以前自己掏耳朵也不会这么讲究

也没有想过从这点生活的细枝末节中

能够找到如此温馨的设计切入点

这种独特的产品背后有着人们对于生活

精细入微的态度和讲究

从器物的制作工艺说起

采用鹅尾椎的毛

油脂分布平均没毛没骨

质地细柔使用起来不伤耳膜

耳棒选择弹性适中的桂竹

削成直径约0.3~0.5厘米的圆梭状木棒

麻酥酥的爽快感

鹅绒选自鹅身上最柔软的部分 鹅尾椎绒毛

竹柄和勺经过师傅的手工打磨 光滑细腻不伤耳膜

其中的工艺、以及鹅绒触及耳内的那种酥绵惬意

确实是让人用过之后再也不想用别的什么耳勺了

那种从耳朵到全身产生麻酥酥的爽快感

轻松有趣

这件物品能让人“上瘾”的!

浮翎,是手艺人提到鹅绒耳掏时提到的一个词。

松软的鹅绒毛包裹着内部打磨光滑的耳勺部分。

这件作品算是精工细作,造型也很简约饱满。

这种东西在过去不是商品,都是老的理发店里师傅的自用品。

鹅毛球耳掏用于专业采耳,就像过去理发店剃须的剃刀,

这类工具多数时候都是理发师自己手工制作,自产自用。

小小的产品身上承载着古代手艺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讲究,

同时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的延续……

耳掏的长度、绒球的直径、竹棒的直径、鹅毛的绑定方式,

整体比例与使用时握持的体验等设计师都进行了精确的把控。


【专业鹅绒竹棒耳掏】

希望能够重现过去鹅绒耳掏这件产品在过去的高品质

通过认真的设计研究和材料手工品质的控制

花了大半年时间完成这件产品的小批量生产

精美的做工与材料品质搭配简约环保精致的包装

希望可以让更多现代人可以了解

和熟悉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同时也可以拥有一件 独特、精致且实用的耳掏产品

【材料工艺】

鹅尾椎绒毛+竹棒

扬州采耳艺人纯手工制作

【产地】

扬州

【规格参数】

总长度:12.5cm / 绒球直径约2cm / 竹棒直径约2.5mm

内包装:玻璃试管+软木塞外包装:牛皮纸盒

外包装尺寸:26cm x 6cm x 4cm


Ahalife

生活就是没想到


上瘾很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