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凛赟,班级:数媒1801,课程:交互设计方法研究,指导:余永海。
如今,我们拥有大量新闻、直播、阅读、杂志等等的APP应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做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选题围绕人们观世界的问题,也就是针对“知乎”这类问答App的体验问题,展开的用户体验分析和交互设计创新。该选题的目标用户为以本人为核心的一群人。
一、选题介绍和基本分析
知乎首先是一个问答app,它是生活顾问,也是专家问答,同时也是生活经验的分享。呈现的内容可以从美食到技术,参与的人不限地域与国别。可以说,人们想聊想看的所有话题都可以包含在内,自发地提问,自发地回答,并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产生互动,最终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App出现前,人们的常见活动情境?
在该类App出现前,人们的认知世界的情境有这样一些:
最近出现了一个热点新闻/话题/新兴事物,人们会在茶余饭后找周边的朋友讨论并且发表个人看法;
希望学习某个专业领域,了解相关知识,人们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找相关领域的老师求教;
希望对某个名人加深了解,会去看相关的人物访谈,或者关注该人物的相关新闻事件;
看完一部电视剧/电影,希望能和别人讨论和分享,也希望了解与其相关的更多内容;
生活中有一些难解的困惑,或者遇到困境,会向周边朋友以及亲人求助……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人们的观世界活动,首先最期望获得的是对世界的认知,了解各种人、事、现象等等,满足自己的好奇体验;然后在观世界中通过与人交流、提问、讨论等形式获得社交体验,甚至发展成朋友、圈子等。我们很多时候问一个问题,其背后并不是要一个答案,而是希望得到认同与支持,更直接一点,是找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朋友,然后在一起讨论。我们需要生活顾问,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社交体验。目前在知乎App缺乏足够深入的社交体验。尽管有评论,有私信,有多人同时在线的live,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交。但人们在知乎上出现社交情境,就会转移到微信,qq等其他社交类的app上。
重新定义:知友圈子
知乎圈子可以是群聊模式,也可以是交友模式。知友圈子能提供一个身份(知友),让人们的群体归属心理得到满足;知友圈子能有更大的机会结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展我们的交际圈;在知友圈子里,可以成为某个特定圈子的大神,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群聊模式:当一个热点新闻/话题/新兴事物出现时,知乎会有一个开放性的聊天室(没有主持人,也没有时间限制,人人可以发言,但有人数限制),提供给该话题池子下的人们实时群聊,在单一的个人回答之外提供一个更自由的交流和交友空间。
二、发现问题:调查现有解决方案的情感体验问题
1.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
从知乎等问答类应用来看,主要的活动情境有:
(1)无聊情境:空暇状态,有点无聊,刷个知乎。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了解世界的好奇感得到满足,空闲时间的无聊感得以缓解,审美体验无,兴趣成就无。
(2)疑问情境:碰到某个问题/想了解某个事件的深入评价,于是搜索关键词,看看有没有相关问答/话题。如果没有,激发进一步在知乎上提问。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对特定问题的疑惑得到解答,困惑和焦虑等情绪消失,审美体验无,兴趣成就无。
(3)输出情境:结合自身情况在对应的问答、话题下回答问题、撰写文章。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发帖分享自己的生活或感悟、在个人专业领域回答别人提出的疑问,有成就感、自豪感。获得高赞/得到他人关注,有归属感和影响力体验。
(4)学习情境:通过live等知乎开设的收费课程来学习各类知识。发生率一般,重要。情感体验:兴趣/希望提升自我的压力下推动的自主学习,有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5)交友情境:在某共同关注的问答下,回答、评论后互相私信,最终成为好友。发生率低,重要。情感体验:有志趣相投、三观相似的亲和感和归属感。
(6)线下情境:推荐朋友去玩知乎并且互相关注;知乎官方主办/知友自发举办的交流会。发生率低,重要。情感体验:有归属感,推动相同兴趣的人组成现实中的圈子。
2.逐类分析情感体验
(1)生存体验:几乎没有
在生产体验方面几乎没有,不会出现一天不上知乎就饿死的情况。但是,知乎满足的是人们的认知体验。人们存在着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需要:积极一面体现在对他人他事的关注上;消极一面体现在无所事事状态下产生的无聊感。
(2)好奇体验:唤醒频率高
打开知乎后,时间线上推荐的各种高讨论度的话题、有趣且吸引人的提问,会让人产生持续的好奇体验。人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会被极大唤醒,因为有太多未知的领域、未听过言论、未看过的事物。
(3)成就体验:唤醒频率高
积极:每个人都会有表达的欲望,唤醒频率高。当人们成为内容输出者,对某事某现象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还会获得他人的赞同与感谢,有积极的成功感。尤其对于有高赞、高关注人数的知乎大V来说,有很好的成就体验。
消极:有更多的是写的东西没人看(尤其是是专业领域)、回答的问题没有人浏览也没有人点赞。应用里可以给用户正反馈的成就机制不够丰富,因此也会有更多人产生的是失落感。
(4)兴趣体验:唤醒频率较高
积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话题下,进行回答、创作、展示、讨论等活动。频率高。人们也会有分享的愉悦感和展示自己的成就感。
消极:创作输出有一定的难度,从喜爱到形成兴趣,再到创作输出,是有转化率存在的。另外,被人举报、回答被折叠等情况也时常存在。会严重阻碍创作输出,影响兴趣体验。
(5)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豪和自爱):有。当获得别人的点赞时会增长自信自尊和自豪感。
(6)依恋体验:几乎没有。
(7)归属体验:有。我是用知乎的,你是用快手的,他是用抖音的。
(8)影响力体验:有。能开设live、能获得高赞的这类大V用户会有。
(9)审美体验:几乎没有。
(10)道德体验(赞赏、荣誉、幸福):略。
(11)理智体验:略
3.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
1.交友体验:一张桌子,一壶浓茶,人们随意自由地谈天说地,你说一句,我插一嘴。
常见生活情境:扯闲篇。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茶余饭后总是希望有点谈资,比如“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领证了,你知道吗?”从这句话开始扯,人们之间的聊天就变得非常容易。
2.兴趣体验:人们苦恼的往往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首先要解决这个痛点。
常见生活情境:教练我想学!这个梗出自《灌篮高手》中三井寿对安西教练的经典对话。
当生活中看见一项特别牛逼的技能,或者看到某些领域的大牛时,我们就会萌生这种想法。这就是好奇体验带来的。所以说,对什么感兴趣,这个非常地简单。我们每天都会对某样东西感兴趣。但是,从好奇转变成兴趣却不是那么简单,不然也不会衍生出这样的梗:“教练:你tm什么都想学”、“教练:我其实也什么都不会。”我们总是过目即忘,面对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也总是“点赞、收藏、退出”三步曲一气呵成。
(3)成就体验
知乎作为一个以知识和干货为核心的问答社区,需要用户不断创造和输出。目前的成就体验的覆盖面不够广,而知乎的用户人群又非常多。仅仅靠他人点赞来认可的反馈机制,对于那些新用户尤其是刚刚开始创作和输出的用户来说,很容易有挫败感。
三、寻找思路:选题的活动分析
知乎APP属于观世界的活动,具体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有这些:(看)看新闻、看电影电视、读书;(聊)与人交谈、探讨;(学)跟着老师/网课等渠道学习;(写)写游记、读书笔记、影评、个人感想与评论;(做)实践活动;(玩)旅游……
观世界的活动有太多,如果能够选择一个点进行探讨,会清晰得多。本人比较喜欢在知乎上关注影视相关的话题,所以选择这个点进行具体的活动分析。
1.活动分析:动机与体验
(1)搜索影评、文章、话题(看):看完一部喜欢的/讨厌的电影,想找找看有没有和自己类似体验的评论或吐槽。在知乎上搜索话题“对xx电影你怎么看?”这个活动很常见。动机:好奇别人对这部电影的观感,潜在地也想找认同感和共鸣。体验:好奇体验、归属体验。
(2)看电影回来路上的闲聊(聊): 在相关话题下,如“对xx电影你怎么看?”/爱好电影的朋友和圈子内,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观点与想法。动机:自我表达观点的欲望和与人交流探讨的欲望。体验:兴趣体验。
(3)故事板(学):学习电影背后的知识,比如演员如何发挥演技、导演怎么表达内涵、摄影与灯光等等的应用。动机:可以是简单了解,作为一种知识与谈资,也可以是专业学习,作为一种兴趣与爱好。体验:兴趣体验、好奇体验、成就体验、审美体验
(4)写影评(写):与上面的聊还是有所区别,聊可以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表达的是观影的即时情绪。写影评就会有更多的思考与想法,以及深入的剖析和见解。动机:有表达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分析电影以及对这个见解的分享与展示。体验:兴趣体验、成就体验、自我体验
(5)熔炉法(做):“做”是基于看和写的基础上的。观察世界引发了改造世界的活动。个人的话可以是追星、买周边产品或者围绕电影进行创作等,同时也有一些集体的行为,比如韩国的熔炉法就是在电影《熔炉》上映之后才推出的针对幼童性侵的修正案。动机:人们看电影不仅仅是观赏,看完电影后引发了思考与情绪的波动,会促使人们做出一些行动。体验:兴趣体验、审美体验、道德体验
(6)秋叶原朝圣(玩):动漫影视作品>>旅游+朝圣+买周边+吃美食。动机:想更近地接触影像中出现过的人、事、物甚至是地点。体验:兴趣体验、审美体验、好奇体验、成就体验
2.初步确立活动目标和体验目标
1、闲聊闲看(看、聊),体验目标为好奇体验、归属体验。
2、彩蛋(玩)活动,体验目标为兴趣体验、成就体验。
3、写作(写)活动,体验目标为兴趣体验、成就体验、自豪体验。
4、技巧学习(学、做),体验目标为成就体验、自豪体验、审美体验。
四、体验创新:新App的功能设想
(一)闲聊闲看(看、聊)
以好奇体验为主,在聊共同话题时寻找归属体验。
1.好奇体验
贴tag:以一个词语来清晰明确地表达对某部电影的观感,形成多个tag,吸引路人。
分析动机:好奇别人对这部电影的观感,潜在地也想找认同感和共鸣。
具体功能设想:
(1)tag页跟在主话题下,单个tag可点击
(2)tag字数控制在5个字以内 ,tag总数不超过15个
(3)抢沙发模式,15个自由tag的编写权
(4)显示跟tag的人数(后进来的人只能跟tag)
2.归属体验
“tag”下的话题池子:点击某个tag便会随机分配入一个小型聊天室。
(二)彩蛋(玩)活动
以玩作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体验目标为兴趣体验、成就体验。
“扒底裤”/侦探bot:以组的形式,联合起来一起去寻找电影中的彩蛋/细节/穿帮镜头……
分析动机:基于兴趣和…好玩,不用思考太多,不用大费周折,贡献素材、人人参与。
具体功能设想:
(1)小组形式,上限100人
(2)扒的内容:不限;形式可以是图片、动图、表情包、文字……
(3)十佳bot组评选:最出人意料的bot,最一本正经的bot,最搞笑的bot……
(4)评选标准:浏览量和点赞数+tag标签投票
(三)写作活动(写)
兴趣体验+成就体验+自豪体验
1.成就式写法:系统自动生成最常浏览的话题列表,完成写作任务后即可进阶。
分析动机:模仿游戏打怪升级,给写作增加成就感;系统根据个人兴趣提供写作话题,简单易行。
具体功能设想:
(1)根据浏览记录等生产可供写作的话题列表,每次生成10个,以供选择。
(2)系统推荐相似话题优秀文章,以供参考。
(3)写作板块上提供大纲和模板,方便撰写。
(4)完成写作发表后,曝光到经常参与的以及相似的tag聊天组,吸引点赞和阅览。
(5)每完成一篇文章的撰写,可在相应话题下获得10点积分,满30点即可获得该话题勋章。
(6)设置勋章墙,一个是整理作用,一个是自我展示。
2.互动式/邀请式写法:成立写作小组,不再是孤独的写作人;组内邀请,分配到人,共同完成一篇文章。
分析动机:单独写作+没有粉丝=容易放弃;共同写作+组内邀请=写作动力
具体功能设想:
(1)写作组可从tag组发展而来,也可自发成立。
(2)设置话题,文章内容和小标题,组内邀请并分配到人。
(3)完成的文章,每个参与的人都可以获得10点积分。
(四)技巧学习(学、做)
成就体验、自豪体验、审美体验
五、情境故事:功能模块的交互设计
1.闲聊模块的主要情境
(1)好奇求共鸣的主流程:打开App,推荐页有刚看的近期热门电影话题,点击进入该话题页。在这个电影的问答下已经有很多回答,但是我更想看看大家对这部电影贴了什么标签(是否有和我一样的观感)。点击标签,进入tag主页,15个tag沙发已经被抢。但是看到一个和自己观点很像的tag,写着“瑕不掩瑜”,跟tag的人数已经有好几千(看来还是有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想法嘛)。点击该tag,随机被分配近一个聊天室。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进入该电影话题页,有tag入口以及多个问答;点击tag入口>看到15个代表不同观点的tag(墙裂推荐、值回票价、3D有点晕、瑕不掩瑜等等;每个tag下显示了跟tag的人数,有多有少);点击其中一个tag>进入聊天室。
(2)闲聊交友次流程:选择tag,进入聊天室,一共有10个人。已经有两个人在聊这部电影了,他们说的观点我很认同,于是加入进去。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选择tag>进入聊天室,系统显示了我入场的开场白,加入聊天。
2.彩蛋模块的主要情境
(1)侦探bot主流程:打开app,选择“侦探bot”。页面上是最近热映的影片,刚好有一部影片最近看过,于是点击该影片,在众多选项卡(找彩蛋、找穿帮镜头、找名台词/名场面……)中选择了找彩蛋。出现了该电影下的找彩蛋小组,然后把自己观看影片时发现的彩蛋截图上传到里面。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出现主页面,上面有热门电影“侦探bot”大赛;点击大赛入口>出现多部热门电影,里面有一部近期看过的电影;点击这部电影>出现选项卡,有找彩蛋、找穿帮镜头、找名台词/名场面等等;点击找彩蛋>进入彩蛋小组,上传自己保存的彩蛋截图。
(2)十佳评选次流程:打开app,消息提醒自己参加的彩蛋bot小组的十佳评奖正在进行。点击进入xx电影十佳评奖彩蛋bot赛场,发现自己小组的点赞数和浏览量还不错,自己发的截图还得到了“出入意料”这个tag。虽然离前十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仍然很高兴。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出现主页面,“我的”界面显示有点赞消息;点击消息>显示“侦探bot”大赛评选正在进行,我的彩蛋截图收到了“出入意料”tag;点击大赛评选入口>进入彩蛋组专场,里面有自己参与的第5小组,显示着浏览量和点赞数,目前排在第15位……
3.写作模块的主要情境
(1)个人写作主流程:打开App,由于近期浏览的话题大多是前几天看的电影,在“我的话题”列表中推送的10个话题有3个是关于该电影的影评写作挑战(3个不同写作角度);选择了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于是弹出了3篇类似话题的优秀文章。浏览之后觉得更加跃跃欲试,于是进入了写作页面。选择了一个影片写作模板,里面可以自动导入该片的高清剧照,以及人气影评人的点评。结合自己的观影体验和想法,我很快写完了影片,并且把它发布在了之前参与过的找彩蛋小组内。发布成功之后我获得了10点积分,同时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两篇影片,我的勋章墙上获得一枚新的影评勋章。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我的”界面显示有新话题列表;点击话题列表>显示10个话题,其中有3个是关于近期的热门电影;点击其中一个>弹出3篇优秀文章,浏览结束后有写作入口;点击写作>选择模板,撰写文章、导入剧照;点击发布>显示相关话题与小组,全部勾选后发布;发布成功>页面显示获得10点积分,以及影评勋章。
(2)互动写作次流程:打开app,最近没有什么写作思路,刚好之前参与的彩蛋tag小组发来邀请,希望参加他们的4人写作小组。点击参与,组内闲聊了一阵后很快确定了写作主题,并且分配了写作任务,我负责收集一些恐怖场景的镜头,并且简单描述一下剧情。三天后,组内人员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我们将所有part合成一篇文章,发布在了app里,每个人都获得了10点积分。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我的”界面显示有小组邀请;点击小组邀请>显示是来自彩蛋tag组的4人写作邀请;点击确认参与>进入聊天室,大家确定了主题和人物;点击写作>选择小组任务合成;点击发布>显示相关话题与小组,全部勾选后发布;发布成功>页面显示获得10点积分。
六、原型设计
(一)板块规划
(二)主要流程和界面
1.闲聊模块
在做低保真图的时候,发现原来的文字交互流程还是稍微有点繁琐,于是做了进一步的简化。现在只需要2个步骤就可以进入聊天室,开始闲聊:(1)找到感兴趣的话题,进入该话题首页;(2)找到感兴趣的标签,点击进入标签聊天室(这个动作之前也可以对原有的问答话题浏览,浏览完毕之后,下拉屏幕,重新唤醒标签页即可切换至群聊模式)
2.彩蛋模块
截止到“上传彩蛋”这个步骤,如何进入大赛,大赛有哪些内容,这个模块前半部分的界面都有呈现。后半部分的关于“我的”这块内容暂时不做。
3.写作模块
为了减少跳转的次数,把写作部分的“好文推荐”、“写作模板”以及写作本身界面,都放在一起。前面两块内容采用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的模式。
七、界面设计
个人课程总结
曾经很头疼这个每周一次的作业,因为总是抓耳挠腮地理不顺思路。但是现在居然也硬着头皮做完了,还是蛮开心的。在余老师的课上学到了很多,除了交互的知识,更多的还有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也有所开拓,真的非常喜欢上老师的课。以前并没有做过这类交互设计,所以感觉收获了很多很多。尤其是情感体验这一块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对于动机、体验、情绪这些词的理解更深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