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骤然亮起,女儿的头像在休息日的午间跃入视野。我心中诧异,这个时间,她不应该在埋头工作吗,怎会想起给我点外卖?况且她深知我周末最爱做的事便是下厨房做,锅碗瓢盆间,油盐酱醋里,是我安顿心神的最好时机。细问之下,女儿才匆匆解释,是因之前囤下的优惠券即将过期,“30多块钱呢!”她接着又补充道,“现在这玩意真的太便宜了,原本3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只要10块就搞定。相当于可以买三份。”话音未落,又追一句:“十几分钟应该可以到,到时你去家门口看一下。”
不多时,门铃声响,外卖递至手中。打开纸袋,两个新鲜出炉的肉夹馍裹在温热油纸里,香气扑面。馍外酥内软,肉馅饱含汁水,确实美味。但在这香气弥漫间,我眼前却浮现出晨间新闻的画面。报道正陈述国家出手整治外卖行业过度内卷乱象的消息,字字句句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女儿此番点餐,竟是为了“拯救”那即将失效的三十元优惠券——这理由让我一时失笑。券如枷锁,牢牢栓住了人的手脚,使其不得自由。她明知我素喜下厨,却为不使区区三十元如雪化泥,竟迫我放弃厨房之乐,连我寻常的消遣也要为之让路。我此时才发觉,优惠券早已不只“优惠”而已,它悄然成了捆缚人心的无形绳索,令我们甘心屈就于数字的鞭策,一意奔忙,连闲适也忘了如何安放。
女儿口中所言“太便宜”,亦是刺耳。肉夹馍价格从三十元跌落至十多元,这“便宜”背后,恰如藏着暗流汹涌的刀光剑影。平台彼此倾轧,为争抢用户,只好不断压低价格,商家被卷入此旋涡,只能压缩成本,甚至牺牲品质。这“便宜”二字,实则是行业过度内卷的沉痛伤口,是困兽之斗中彼此撕咬后淌下的血——消费者虽尝到一点甜头,可那甜头不过是从商家、骑手与平台互相咬啮的伤口中渗出,沾在舌尖终究变了味道。
我曾听说,一些店家为应和这残酷的低价战,只得将馍做得薄些,肉馅减些,甚至骑手在时间压榨下如同飞矢般穿梭于街头,只为争取那分秒之间。这些暗处的付出,共同垫起了我们口中那轻飘飘的“便宜”二字——这廉价的美味,原来是层层盘剥下榨出的一点汁液,吮吸时已悄然混入苦涩。
此时午间新闻的声浪又回响耳畔,“国家正出手整治这扭曲的‘内卷’之态”的新闻报导如期而至。细观此计,意图并非剥夺人们享受“便宜”的权利,而是直指那“过度内卷”的源头——要求平台放弃饮鸩止渴的低价厮杀,让竞争回归服务与品质的正道。其核心意义,乃是拨乱反正,为整个行业铺设一条可持续的阳关大道。让商家得喘息,令骑手有尊严,使消费者所购之物,真正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两个肉夹馍很快便吃完了。我轻轻擦去嘴角油渍,心中如潮的思绪,一层层地漫过舌尖。女儿的一份心意固然温暖,但这份温暖不该由扭曲市场下的血泪所炙烤。国家挥出的整治之剑,剑锋所指,正是要斩断那将“便宜”与“浪费”暗中相连的畸形锁链。
当优惠券不再如鞭子般抽打人们仓促的脚步,当“便宜”无需以他人尊严与行业健康为代价来换取时,那才是我们真正能安享一餐热饭的时辰。
这并非剥夺我们碗中的一点油星,恰是守住灶台边“一盏安稳灯火”的长久之计。所谓“治理”,不过为让每一口食物里的实惠,都能在健康肌理中自然生长出来——那才是真正令人饱足、也安心的寻常人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