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通鉴‖天下一统与秦制肇基(前221)

秦纪0195 

原文:

二十六年(庚辰、前221)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

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于咸阳十二万户。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解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王认为自己的德行兼备了上古三皇的美德,功业超越了上古五帝,于是更改称号为“皇帝”。他规定皇帝下达的命令称为“制”,布告天下的文书称为“诏”,皇帝本人则自称为“朕”。同时,他追尊自己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在颁布的制书中,他阐明:“人死之后,依据生前行为来评定谥号,就如同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这毫无意义。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朕是第一位皇帝,称为‘始皇帝’,后世就按数字顺序称呼,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使帝位永远传承下去。”

与此同时,关于王朝更替的理论也被采纳。早在齐威王、齐宣王时代,学者邹衍就创立并著述了阐述王朝兴衰与金、木、水、火、土五德循环运转的学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齐国人将此学说进献给他。秦始皇采纳了这种理论,认为周朝代表火德,而取代周朝的秦朝,依照五行相克的原理,应是能克制火的水德。于是开始更改历法,将新年起始定为十月初一,朝廷的朝会与庆贺都在此日举行。同时规定服饰、旌旗、符节等皆以黑色为尊贵颜色,各种器物、符令规格都以六为基本单位。

随着疆域管理问题提上日程,丞相王绾等人向皇帝建议:“燕、齐、楚等地距离遥远,如果不分封皇子为王去镇守,恐怕难以安定。恳请分封各位皇子为诸侯王。”秦始皇将这一建议交付群臣讨论。廷尉李斯提出了不同见解:“当初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众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亲属关系日渐疏远,彼此攻击如同仇敌,周天子也无法制止。如今仰赖陛下的神明威德,四海之内实现统一,都应设立郡县来治理。对于皇子与功臣,可以用国家赋税收入重重赏赐,这样更容易控制。天下人没有分裂割据的想法,才是求得长治久安的办法。重新分封诸侯对国家不利。”秦始皇听后表示赞同:“天下人之所以饱受战乱不休之苦,根源就在于诸侯王的存在。如今依靠祖宗神灵的庇佑,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重新分封立国,这无异于再次埋下战争的祸根。想以此求得天下安宁,岂非难上加难!廷尉的意见是正确的。”

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进行管理。据《史记集解》注释,这三十六个郡分别是: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内史。

分封制和郡县制本质上都是家天下的政治统治形式,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体现的是分权制,后者体现的是集权制。秦始皇强烈的唯我独尊意识决定了他不会对他人进行权力和利益的丝毫让渡。因此,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集权性质的郡县制。对于下层民众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郡县制剥夺了他们与皇权分立的物质基础,取消了社会武装反抗皇权的条件。

然而,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秦始皇还下令收缴天下所有的兵器,集中运往都城咸阳,熔化后铸成巨大的钟和十二尊铜人。这些铜人每尊重量都达千石(120斤为石),安置在宫廷之中。同时,全国的法律制度、度量衡标准以及车轨宽度也得到统一。为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控制,秦始皇又将天下各地的豪强富户共十二万户迁徙到咸阳居住。在文化领域,秦国将字形繁多的大篆统一为小篆,并在全国推行。在货币制度方面,将其分为两个等级:黄金以“溢”为单位,是上等货币;铜钱的样式与周朝钱币相似,铸有“半两”字样,重量也与之相符,即半两重。至于珍珠、玉石、龟甲、贝壳、白银、锡等物品,则只用于制作器物装饰或作为宝藏收藏,不再充当货币使用。

此外,秦国的宗庙以及章台宫、上林苑等皇家苑囿都位于渭水南岸。为了彰显统一功业,秦始皇每攻灭一个诸侯国,便命人描绘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进行仿造。这些宫殿群南临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延伸至泾水与渭水交汇之处,宫殿楼阁之间由复道(空中通道)和周阁(回廊)彼此相连,形成绵延不断的宫殿群落。从各诸侯国得来的美女和钟鼓乐器,也都被安置在这些宫殿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