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其所美》解析“千课一面”的成因。课堂教学需要模式,但课堂教学不能模式化。规避模式化的根本路径就是创新,不断进入模式,又不断打破模式,螺旋式上升,生生不息。
现在的课一开始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目,说一说从这个题目中读懂了什么?问学生还有些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把整篇课文读一遍,检查预习情况,把课文当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困难的词解释一下,再接着进入课文逐段教学,学完以后再进行课文整体小结,如果有必要,做一个拓展,最后就是课堂练习,稍微好一点的老师可能还会安排一些读写迁移的小练笔。
这个模式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很全面,但是如果不管文体的类型和特征,小说这样教、散文这样教、诗歌这样教。低段这样教,中段这样教 高段也是这样,这样形成的语文课的常态“千课一面”。最终让学生没有了期待,没有了兴趣,就产生了学习的倦怠。
“千课一面”的破解之道就是要寻找陌生化。理论的提出是来自俄国的形式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
指出艺术的目的第一就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本身的存在。第二个关键通过陌生化的方式和手段,让原本熟悉的事物在人们面前突然变得陌生。一陌生人们,才可能会关注他,感觉才可能在这个时候发生,才能让这个形式的感觉变得困难起来,这样你感觉的强度、精度、广度和密度才可能大大的增加。现今社会的一些艺术形式也是这样,人们现在已经对一些常见的事物太熟悉,就不会感兴趣,所以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品都是推陈出新,服装行业尤其明显,这个品牌的服装在每一季没有新款,没有超前,那么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陌生化就意味着革故鼎新、别具一格、别具匠心、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