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给女儿改作业,发现练习册上空着一道数学题没做,问原因,说老师不让做,我看了一眼这道题,发现有点难度,于是就想着给她讲讲。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讲的口干舌燥,发现女儿根本不在状态。好在陪作业不是一天两天了,开始平静的沟通,女儿夸张的说:“这道题比爱因斯坦的理论还要难懂,为什么一定要做呢?”这个时候我知道恐怕我再跟她讲这道题并没有那么难已经没有任何效果了,因为她在心理上已经把这道题扔在了垃圾桶。
不知道从何时起,孩子总是绕着困难走,记得有一年的“开学第一课”上,主持人说过一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曾让她记在本子上;记得曾经让她背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得给她讲过“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苦学故事,可为什么孩子还是喜欢绕着困难走呢?
我想一是害怕失败。孩子在幼儿园学前班时就出现对算术的畏难情绪,而我当时却没有有意识的鼓励和引导,认为是孩子不认真,批评的比较多,从而让她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了“很难”的坏印象。虽然后来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鼓励她,但最初的印象真的是很难纠正,女儿的数学成绩也就一直不太好。
二是数学思维确实存在短板。如果老师课堂上讲课呈现的内容是100%,感觉每次她吸收的连50%都不到。曾经跟她讨论过这个问题,一种情况是为什么觉得听懂了却不会做题呢?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什么题明明很简单感觉会做但又一做就错呢?我在脑子里模拟上课的情景,结合日常和女儿交流的习惯,感觉和女儿不善逻辑思考有关系,而我们说某某不善倾听,背后应该是思维上存在短板,抓不住重点。
三是缺乏兴趣。兴趣的缺乏有遗传的因素,孩子爸爸和我都有偏科的情况。后天的引导也有问题,这一点回想起来应该是我这个做妈妈的疏忽。
分析了这么多,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做。
针对害怕失败的心理阴影,我会给她更多的心理疏导,阅读时多选择一些励志的好故事,让她逐渐认识到面对困难,人的主观能动性多么的重要,打好心理基础,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具体做法:列出阅读清单,阅读后谈读后感,多正面激励。
针对抓不住重点的情况,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加强,梳理知识点,画简单的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
针对缺乏兴趣的情况,遗传的因素无法改变,通过提高成绩,改善做题体验,慢慢让她感觉到“虽然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能把该做的做好才重要”。
最后,还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吃苦是人生必须,物质的匮乏是父辈们旧时的苦,顺境中的专注与坚持是当今的苦,学习本来就不是轻松的事,这份苦既然绕不开,就拥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