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16 中午
文:本慈
正文:
书中所属章节:第十七章:投资新政(2012)
片段一:投资渠道放开
2012年,监管放开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保监会推出了13项保险投资新政征求意见,俗称“13条”,打开了保险通往政权/基金/银行/信托等行业的业务渠道。
按照以往的投资回报在5%左右,放开后估计会到8%以上;保险的投资在近几年都是非常的低,着一个新政无疑hi给保险行业的投资带来了新的春天
片段二:人保集团,老子上市
人保集团在12年准备上市,但是上市之路是坎坷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而且人保的上市也影响着国家唉的形象,当时的总经理吴焰基本上是睡不着觉的;
对于人保集团的上市有两个争议点:
- 两年多来保险市场非常的低迷;
- 人保的发展模式并不能被市场认可;
但是当时的人保上市主打的是“保险金融集团”的概念,而且投资人的实力也是非常的雄厚;
最终以3.48港元为最终定价,吴焰回忆说“这个定价是精巧的,多一点投资人是承受不了,少了利益空间太小上市会收到挫折”。
片段三:汇丰退出风波
在12月5日,汇丰在2002年持股平安15.57的股份,转手给了泰国正大集团。
在合作的10年中,汇丰是老师,平安是学生,在老师的身上学习到了非常多的国际经验,是睿智与力量的拥抱;
正大集团对平安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在股权转换过程中有些许的阻碍。
片段四:王滨再造三年太平
2012年交通银行远副行长王滨空降太平;
来到太平后就少了第一把“旺火”,利用在银行的优势,在总对总的协议上战略合作,使得太平在接下来的几年的发展极为的快速,保费利润增长非常快;王滨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利润与保费要翻番”;太平还提出了“一个客户,一个太平”的经营理念;
在太平上升到副部级央企后,人士有了很大的变动,王滨离开太平后由林帆接手,提出了“一个客户,一个帐户,一站式或无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片段五:巴菲特和复星“保险梦”
2012年复星集团和保德信保险盒子成立了复星保德信人寿,在多家合资公司存在“合资病”困局的时候,复星的做法有点逆袭的味道;要在中国用5-10年的时间复制巴菲特“产业+保险+投资”的业务模式。
一般理解的巴菲特模式是:利用保险的不断资金流来供给集团下面的业务,为其输送源源不断的资本;
复星集团的战略要更胜一筹“寿险+财险+再保险”,在这之前,永安财险已经收入囊中,还差再保险,这个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面对“合资病”,复星保德信人寿采取的措施是,双方任命一个人时小组,从总经理往下都从市场上猎聘过来,不由双方任何一方指定。
他们采取了一个完全公开化的模式,不知未来之路如何。
注:本文中部分文字/数据摘录自《迷失的盛宴》原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