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从健康检疫中心回来文思泉涌,为啥?因为看了《懂懂日记》,把一个问题通过几件事情的描述具体地形象化出来,他的文章有一个特点,文字朴实无华,字数在6000字以上,发布的时间也有特点,每天早上4点钟以后发出来。
以前我是不看的,因为我喜欢给自己找理由:今天太忙了,呆会儿看吧······
这些所谓的理由是理由吗?
其实不是,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情,有太多的理由了,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迟到一样,我可以编出一百个理由,而这100个理由都是外在的因素,仿佛迟到这件事和我没有关系一样。
其实问题的本身就出在自己身上,其他的外在因素有的可控有的不可控,自己稍微上点心就好了,我觉得人有忧患意识可以避免好多事情,同样也可以做成好多事情。
上高中那会儿,我的数学特别差,差到了什么程度?数学老师讲课能把我讲睡着的那种状态,因为听着太枯燥了,所以我的高中成绩一直在班上中下游。我有想过把数学学好吗?有,当然有的,谁不想实现自己的一个小目标呢,比如考一个理想的学校。
犹记得高三的班主任也是我们当时的数学老师喊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支支吾吾了半天回答不上来,其实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问题,稍微计算一下就能得出结果的那种题目,但是我回答不上来,因为我没有做。班主任很气愤地冲我吼了一下,我当时也特别的懊恼,但是有改变吗?
我开始认真做数学题目了,做了多久?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以后呢?心理状态放松了。
一方面和自己本身的状态有关系,就像一匹垂死老矣的马匹,你能要求他日行千里吗?不能,我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因为从小到大数学都比较偏科,到了高中差距明显拉大了。一方面和周围的环境有关系,我读的高中是当时县城比较落后的高中,在一个小镇上,人员设备、师资力量、学习氛围等等肯定不能和县城的高中相比。如果我在县城最好的高中读书呢?情况会不一样。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人是会被环境影响的,设想你周围的人都在埋头学习,你好意思一个人玩吗?你周围都是月薪一万以上的人,你会苦逼兮兮一个月拿三千吗?如果周围是年薪百万的水平,差距会更明显,他身边拥有的资源和人脉绝不是月薪三千或者一万的人所比拟的,不同层次的人会在一起玩吗?不会,至少我觉得不会,因为他们关注的问题本身、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一参加疯狂英语,跟着团队后面整整学习了一年,大一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选择退出了。当时找我的助教老师sunshine聊了一下,我们是通过QQ聊的,当我提出我想退出的时候,她提到做事情需要土壤的问题。何谓土壤?把一种理念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脑海里、内心深处,就像每天吃饭一样平常。当我把更新文章和吃饭一样看做每天必做的事情,写文章这件事情好像没那么难?
为什么以前觉得难?我有过坐在电脑前半个小时,迟迟不知道写什么的场景,现在为什么写出来了,因为有了忧患意识,意识到每天更新文章,每天和读者互动一下还是不错的生活状态。于是,我决定每天更新一篇文章,虽然言语粗糙了些,虽然你不一定认可我写的内容,但是我还是每天更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