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从课题开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文质兼美,多数课文后面都有朗如人教版材一年级下课文后面全部有朗读读课文的要求。如多有“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课文的要求;高年级的课文后面提高学生的朗文”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水平呢?服动情地朗读。我们完全全可以从课题开始就引导学生有感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为例。第二课是《桂林山水》。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通过学生交流,学生会初步感知到桂林的山水非常美。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想想,这么美的桂林山水,课题应该怎么读,经过老师这么引导,学生会很自然地饱含深情地读“桂林山水”。全文学过后,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再让学生读课题,学生会更加深情地、用给人无限遐想的和赞美的语气读“桂林山水”。第十七课《触摸春天》,老师启发学生想,春天给人一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交谈中就会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赞美和向往。老师接着启发学生想,触摸这么美好的春天人们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太幸福,太美好了。”老师说:“请读课题” 。学生读得太美了,不仅声音美,姿态美,更重要的是读出了心灵的感受!

  学过课文后,学生感受到的、触摸的不仅是美丽的大自然的春天,而是一位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她虽然残疾,但对生活、对生命的爱,使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也使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身体,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此时,老师再让学生读课题,学生就不再是“触摸春天”,而是在触摸真实的生活和生命。情感充沛的课文可以这么读课题,其他类的文章也可以这么读。第三课是《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属于游记。怎么读这类文章的课题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这篇文章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会说:告诉了我们他写的是一个地方一金华的双龙洞。老师引导学生想,怎样读能让听者听明白、听清楚作者写的地方,学生会情真意切地读到“记金华的|双龙洞”,把“双龙洞”突出出来。从课题人手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就会像唱歌前定“欢快”  ‘悲伤”等基调一样,在心理上给朗读课文做了定调准备,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寻找激情点,有意识地思考自己应该怎么读好文中的每个重点段、重点句或重点词。说明文、寓言类等课文也是如此。指导朗读时,我们不仅要在朗读技巧上给学生以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如,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板书课题后:师:一起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地震中的谁?生:父与子。师:读课题告诉我课文写了地震中的谁?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听出来了,有了重音。

再读一次。(生再次读课新重音更明显)

师:什么时候的父与子?

读课题。

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对“地震中”有所强调)

师:对,大家已经掌握了朗读的诀窍,把要强调的、要回答问题的字读出重音,要读好它们。

由此可见,指导朗读要从文章内容人手、从文章情感人手。因为,任何时候,都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思想情感、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让我们从引导学生读好课题开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涌入,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
    时光机71阅读 8,456评论 0 16
  • 六一大忙人
    糖月阳阅读 1,521评论 0 0
  • 《野橘》 路边有野橘 凌霜压枝低。 游仙飘到此, 羡彦透心脾。 野花同野桔, 信手摘几枝。 不釆太可惜, 采了酸掉齿。
    纯水陆零阅读 1,833评论 2 6
  • 柳哲 至圣先师孔子,德隆道尊,万世师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弟子三千,光耀千秋!至高无上的大圣人,受到后人顶礼膜拜...
    柳志儒阅读 1,917评论 0 0
  • 国庆节期间,我回到老家去玩。 在回家的途中我看见一条街道上人山人海,汽车停到了路的两旁与中间,有年事已高的...
    yingying_b574阅读 3,49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