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思考---中原名师李艳平小学语文工作室分类教学课题研究课

2019年5月7日,工作室成员黄皓琰老师在第一录课室执教《鹿和狼的故事》,工作室导师许昌市语文教研员吕老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起进行听课、评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黄皓琰老师提前把教案、单元导读和课本页发到了工作室群里边,大家都提前进行了阅读、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开始,黄老师就直接点明本节课的体裁:这个故事不是普通的故事,而是寓言故事。黄老师带领同学们回忆了学过的寓言故事,进行前勾后连,对学习本节课做知识准备。

紧接着检查前置性学习情况。

把词语放到句子里理解意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出示学习目标: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环节重在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讲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点明寓言的文体特点,总结道理,升华主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道理只适合与本篇文章,怎么说的更深刻一点。

老师给出支架进行理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课后开展了精彩的评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黄皓琰老师先说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主要关注单元要素和文体特点。

王麟老师认为本节课对故事内容的梳理放了太多时间,而根据寓言的文体特点,应该多放些时间在寓意上。并且这一节课,与前篇课文的关联不是很大。

张盈老师虽然这是一篇寓言,但是不一定就文体特点来讲,还是应该抓住单元导语。

吕老师提出这篇课文是寓言吗?当一篇课文的文体不是很确定的时候,不适合讲。一篇课文的设计,一定要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一致。要在基础上有所创新,把握好教学点。吕老师还提出来,前置性学习究竟要学什么?是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学字词、知大意?比如低年级可以自下而上,从字词开始,那么高年级呢,是不是可以自上而下。吕老师又引导我们思考,阅读课文它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略读课文并不是简单的讲,它是有练习、应用、拓展三个作用的。一定要切记,把略读课文当成简要的精读课文来讲。


每一次的听课,都是一种修炼,而每一次的评课,都是一种检验,也激发了我们思考。正是有了听课评课,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至于走太多弯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