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一条河川奔流不息,一个老者沿岸独行,俯望东流之水,仰天而叹“逝者如斯夫!”。
这位老者是孔子,河川是哪一条却已不可考。其时的孔老夫子或许已是“五十以学易”的年纪,或许处于“落落如丧家之犬”之境,看到“不舍昼夜”东流之水,由物及心,自然会想到日夜流逝的人生。河水会一直流逝,人生又何尝不是呢?春之新绿会变成秋之黄叶,熹微晨光会化为如血残阳,这是自然的规律,改变不了的;垂髫的小儿会长成玉立的少女或壮实的小伙,又会成为迟暮的美人或龙钟的老头,这是人生的宿命,逃脱不掉的。
少年时读朱自清的《匆匆》,只醉意于优美的文辞,最近温故,觉得字字句句直触魂灵,看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便不忍卒读了。不再是“爱上层楼”的多愁少年,却又不到“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年岁,每天应着生活的暮鼓晨钟,埋头于琐碎繁杂,浸淫于家长里短,难得有余裕去咀嚼和思考人生。
一次午夜梦回,想到近三十年时光已从身边倏然飞过了,冷汗涔涔,蓦然惊心。三十岁该是怎样的年龄?一个学业上进的人,应该拿到博士文凭了;一个仕途得志的人,应该跻身“主任科员”之列了;一个商海风顺的人,应该身家百万了。我并不羡慕别人“纡青拖紫”,更不会嫉妒“年少多金”之人,只是想到“三十而立”的古训,人到了这个年纪,事业功名的发展或是精神品格的成熟,总该二占其一吧!可是想想自己,却是一无所成,汗颜之余遂有“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之慨。
读过《胡适致毕业生》一文,里面开出了避免青年人人生堕落的药方“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当时内心很受鼓舞。然而时间之流的冲击、社会现实的裹挟让我的“求知的欲望”与“人生的追求”几乎成了镜花水月,有影而无实。虽然懂得春种秋收的道理,想脚踏实地的“一粒一粒的”地播种我的人生,却是有心无力了。于是,悔恨自己把大把的青春时光虚耗在儿戏的恋爱和无聊的争逐上。
然“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自己的人生毕竟还未至“夕阳无限”的桑榆末景,庆幸!庆幸!“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逝者如斯,世间的任何东西都“遮不住”这“毕竟东流去”的人生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