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的小妹妹今早发来讯息,高考成绩出来了,比二本线高39分。正常发挥,不好不坏。
这样的成绩,上北上广的二本有点悬,上省内的二本很保险。
小妹问,姐给推荐专业呗?
我反问:1)你对什么不感兴趣?
2)你的偶像是谁?活着的、死了的,都算。
3)你打算考研或者留学么?
小妹简单回复,不喜欢数学和物理,打算考研。
高考之于我,已经远去了8年,上大学、出国、工作。回望这八年遇到的人与事,我给妹妹发了一长串的微信语音。大体的意思是:
1)人生很长,大学只是起点。
2)大学四年在哪所学校很重要,四年怎么度过更重要。
3)争取一把,去大城市的二本院校。
4)社会变化很快,现在热门的专业可能四年以后没那么热门了。关键看自己。
5)环境对人的影响挺大的,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还有一些话,没有跟小妹说,却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
1)你还像高考那般努力的学习新的知识吗?
2)你还像十八岁那会,愿意不顾别人的看法,去尝试新鲜的事情吗?
3)你是否想重返校园,攻读硕士?
是已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