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口吃,可真是一场灾难。尤其是在二战关头,一个口吃的国王又怎能给民众强大的自信?
其实,口吃往往代表着心理面临着某种障碍。男主角伯蒂从小面对的是强权的父亲,任性的哥哥,他们从童年起就无形间对博迪释放着压力。他被父亲凶狠的纠正,被哥哥冷酷的嘲笑,这一切使他的口吃变得日益严重。
在妻子与儿女面前,他并无交流障碍,只是在父亲和哥哥面前,他的口吃严重。而责任,权力,公众的期待,在他心目中,与父亲和哥哥带给他的阴影一样,成为他的心结。
0
2
电影中家庭氛围的描写很是动人,与莱昂内尔的家庭几乎相同,家庭是伯蒂的避风港湾,流露出平凡人的温暖和亲密。在家人面前,他不口吃。
当他面对责任,不得不成为一个国王时,他的问题变得更重了。父亲离世,兄长退位,不仅没有打开他的心结,反而形成更加巨大的阴影,逼迫他不得不以自己最弱的一项迎战:面对公众做演讲。
他面临的是空前的危机。
0
3
如题所述,如何成为一个君王?
平日里的想法是要有贵气,要自信,要威严,要使人信服,甚至使人畏惧。他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征战,比如政变,比如外交……
有趣的是,在这部电影中,他在成为君王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当他以君王的身份与莱昂内尔对话时,后者拒绝回答,只有当他以一个人的身份要求对方聆听时,后者才予以接纳。
在那个时代,君王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圣君主,时代变了,王室仅仅是一个象征,这是伯蒂当上国王之后,面临的更深层次的心灵危机,就像她自己说的,“我能征税吗?我能宣战吗?不?我都不能?我只能发表演讲,鼓舞我的人民,但我连这都做不到!”
战争迫在眉睫,他没有权力,没有军队,一无所有。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国王,除了演讲,除了精神上的支持。
他不能为自己的民众做更多。
0
4
而这种无力感,源于他的国王的地位,却化解在平民身上。
莱昂内尔是平民,一个不断要求平等的平民,他要求对等沟通,要求分享,要求亲密……博迪一开始无法适应这样的模式,之前为他治疗的人都称呼他为殿下,但莱昂内尔称呼他博迪,他甚至对此大发雷霆。但当他慢慢接受后,他的口吃也慢慢好转,最后真心认可莱昂内尔。
影片的一个片段国王与王后在莱昂内尔家中谈笑甚欢,他妻子突然回家,反而是莱昂内尔有些不知所措,国王却主动开门,大家坦诚相见。这是影片的小高潮,从这里开始,博迪接纳了自己的身份,接纳了自己的无力,他从消极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接受,如果国王只能做演讲,那么好吧,我会做一个完美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剧作四平八稳,主要角色写得真实可信,尤其是莱昂内尔,这个人物很有神采,充满了个性,并不过分的个性。如果说有缺憾,爱德华国王和博迪的哥哥爱德华,可能太简单了,一个冷漠粗暴,一个逃避责任,如果这两个人物更丰满宽厚,更有弹性,就更好了。
(爱德华)
(乔治五世)
0
5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打开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王。而不是,一个国王,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可以不完整,可以封闭,可以不幸。
在我们的电影里,甚至以此来歌颂一个国王的伟大,认为是牺牲和奉献。
强调个人的牺牲,就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吗?不,我想,起码《国王的演讲》,以及他们的观众,并不相信这一点。
先做好自己,然后去改变世界。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