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通古今(三十八)——世上唯独铁观音才能七泡有余香|億仝茶业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

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

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这与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铁观音的产地福建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境内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产茶历史。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在宋元时期,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

明代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饮茶、植茶、制茶之风盛行,并迅猛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的一大产业。

铁观音则始创于清乾隆初年,距今已200多年历史。

铁观音的原产地福建安溪一带,山峦重叠,岩峰林立,蓝、清二溪蜿蜒流淌于群山起伏的峰谷之间,

山中长年朝雾夕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长春,极宜茶树生长发育,素有“茶树天然良种宝库”之称。

铁观音外形独特,茶条为螺旋卷曲形,紧结重实,呈蜻蜓头状,并带有青蒂小尾,色泽砂绿青润,表面带有白霜。

铁观音不仅外形奇异,内质更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呈现“青蒂、绿腹、红镶边”的特征。

因此,人们形容铁观音外形为“青蛙腿,蜻蜓头,蛎乾形,茶油色”。

品饮茶汤,即感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明显,香气馥郁,久留齿颊,令人心旷神怡。

铁观音茶还特别耐冲泡,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铁观音鲜叶采摘一年有春、夏、暑、秋之分,从4月中旬采至10月上旬,各季茶中,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暑茶较差一些。

采摘以形成驻芽新梢的顶部二至四叶(最好为三叶)为标准,要尽量保持芽叶的匀齐、完整。

采回的鲜叶要经过摊青、晒青、晾青摇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十几道工序才能制成成茶。

铁观音制作工艺别具一格,两次用布包揉,不仅是形成铁观音独特的蜻蜓头外形的关键工序,也对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再加上在其他各工序中的特殊工艺要求,会使制作出的铁观音具有独特的“观音韵”,为其他乌龙茶所不及。

韵,通常是和气联系在一起的,称作“气韵”。

知道茶汤除了色泽、香气、滋味外,还有气韵,称作“茶汤四相”,对“茶汤四相”的感受就称做茶韵。

铁观音所具有的独特气韵使几代茶人、学者难以表达清楚,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安溪铁观音富有神秘色彩。

“观音韵”是安溪铁观音特有的韵味,是正宗铁观音的品质和特性的象征,色、香、味俱全,清香鲜爽,醇厚甘美,留香回甘沁人心脾,耐人寻味,引人遐思。

由于产地的原因:内安溪铁观音韵味纯正、外安溪铁观音韵味次之 、华安铁观音韵味则微。

铁观音要用盖碗泡,这样才能泡出清香型铁观音的香气和美好的滋味。

因为盖碗是白瓷制作,不吸味,导热也快。铁观音为珠茶,干茶与展开后的体积相差甚大,盖碗有利于其叶面的伸展,以鉴赏叶底。

而且现代铁观音基本都是飘香茶的做法,即轻发酵轻火,与传统铁观音有别,所以更重视其香味,固以盖碗冲泡,当打开碗盖闻盖香时,这是紫砂壶无法比拟的。

别名为“三才杯”的盖碗,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是为天地人,也喻为品茶时天地人合一,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除了水、茶具、冲泡时间外,还有一点就是“心”。好茶、好水、好茶具,没有一颗细品的"心",所喝的不过是一杯开水罢了。

所谓“一叶一菩提”,每一壶茶都是一个人生,每一壶茶都是一个轮回,每一壶茶都是一方世界。

只有细细品味,触动到你的心底的“禅”,才能算是品茶人。

如果你也疑惑过为什么有一种茶叶叫瓜片!

如果你也惊叹过竹叶青除了是一种毒蛇和酒的名字,还是一种茶叶的名字!

如果你也曾认为乌龙茶是一种茶,而不知道它是一种茶系的话!

那么我们可以一起走进亿仝选,来了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形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