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丽雅 叶丽雅 前天
W哥最近时常有反复,倔起来又是一场场鸡飞狗跳、几近人仰马翻。虽然强忍着不发火,努力引领他把该做的事做了,但是他玩心上来,不想做作业,真心怎么劝都是折磨。
所以,在娃一个劲地想要不理性的时候,是否该暂时纵容,约定稍后完成,还是该坚持呢~没有解决方案,要不都实践下吧,看什么方案最合适——
虽然内心里diss了彼此一万遍,但是,“打”只是一时解气,打完该要做的事一样不少,更加伤筋动骨。所以,年后彻底放弃了“打”“骂”二字诀。
教育应该是行动教育——存着爱心,一点点尝试,总也有一种能够成功的方案。
唉……艰难的时候只能这么相信。
Padam... PadamEdith Piaf - La môme piaf
本周到目前为止时间管理尚可,10点前上床,周一周二的手机使用时间还在5小时40多分钟,到今天平均时间已经降到4小时40来分钟了,希望到周末能够顺利降到4小时。
有好几位朋友私下里问我怎么降下来时间的。说来不好意思,除了砍掉了晚上追剧的那部分屏幕使用时间,整体屏幕时间其实并没有降,但是我把手机屏幕时间降下来,能不看手机尽量不看手机,能电脑完成尽量电脑完成。
但手机使用时间降下来之后真心好很多,因为大幅度降低了多屏同时操作时间,看起来好似效率下降,实则因为没有手机屏幕分神,而且强制自己专注,哪怕在电脑里也尽量不多平台同时工作,做完一样才转战下一样,实际工作、学习、阅读效率都是提升了不少。
只是,时间管理一事,一天两天容易,一周不知道是否坚持得下;坚持下了,还有一个月是否能坚持;真正能坚持3月以上或许可能形成一个好习惯吧。今天周五,我就犹豫是否要偷偷看个片了,希望天人交战最后能坚持下来,十点前上床。
每日一得
L'hymne à l amourEdith Piaf - The Edith Piaf Collection, Vol. 10
今天忽然想听Piaf的歌。
第一次知道Edith Piaf是07年《玫瑰人生》上映。艺术家的故事一般都比较揪心,Piaf的故事也是。开头满是惊喜,后面满是心酸。演员功底也是让人赞叹,一场旁观爱人在拳击台上和对手对战的眼神之火,比台上流血的斗争更为惊心动魄。
电影里每一首歌都好听,当时就在手机里下了她很多专辑,首首都好听。本想随意一首,不过搜索的时候前面好几页都是她的成名曲《La Vie en Rose》和比较激烈的《Non, je ne regrette rien》。这首算是排行第三,可能听过的人会略少,就挑了这首。
当年《30+》还有同事写过这本电影,现在网络上好像找不到了,可惜了~
说起艺术家的故事,当年最喜欢的是《南海十三郎》。《庆余年》里范闲大殿背诗,六七八个太监给他抄诗那段完全是是致敬《南海十三郎》的桥段。末了,雪山白凤凰的卷轴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关于作者:做过媒体、投资、咨询,是创新方法论的爱好者,商业世界的观察者,2019华章图书年度最佳作者。然而,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于是,辞职在家,天天陪娃,日读一书,先还上前几年欠娃和父母的债。其他的,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