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哈罗德
妻子:莫琳
老友:奎妮·轩尼斯
每个人都有过往,那每个人又是怎样面对这些过往的?
每个人都会有未来,那每个人又是怎么规划这些未来的?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梦想,那么你有没有实现呢?
如果没有那封信,或许,他的日子还会跟以前一样,一样的和最熟悉的陌生人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一样的每周修修草坪,一样的在每个早晨吃着吐司。退休后的生活乏味而平静,平静地,他想出去走一走都无事可做。
而这封信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他终于想起,这是很多年以前,他的朋友,患了癌症,命悬一线。写这封信的目的也是向她的朋友告别,瞬间,那些和她相识,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像潮水一般席卷而来。而他,也欠着她一句道歉。那是曾经她为他做过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他至今未能说出口的心结。
他写了回信,但是无论怎么写,在一个多年未某面的老友面前、在一个即将离世的人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他去寄信了,邮筒一个一个从眼前经过,他回头望了望来时的路,他想走的更久一点,不要辜负今天的好天气。他走过了码头,走过了加油站,在最后一个邮筒出现在眼前时,是不是就要结束了今天的旅程。而加油站那个女孩对他说的信仰,终究是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已经破土的种子。
于是,他打了电话,告诉老友,他将走路来看她,带着写给她的信,让她等他。于是,这个六十五岁的老人,穿着破旧的帆布鞋,没有任何准备,开始了他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87天,627英里的旅程。一切好像是注定的,一切又好像是临时起意。
仿佛这样的虔诚,就能够挽回一个徘徊在癌症边缘的人的生命,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现他的挂念和关心。是的,面对这样的结局,他的内心显得很无助。于是,他凭着这份信念,开启了一个看似理由充足,却又没有任何准备的“说走就走”的旅途。
他的故事开始了。透过窗他看到了春天,而上一次看到的依旧是颓败的景象。这是多么大的改变,他的目的地历历在目。
但无论如何,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会显得洒脱随意,但没有准备的过程也会有很多的麻烦。他怕,他怕他看一眼地图他就会放弃。所以,一路的艰辛,一路的坎坷,和一路中多次的煎熬,在慢慢地成就着他。
这条路上,他碰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或许每个灵魂都是孤独的。虽然有目标,但他依旧是不确信的。直到遇见了那个年轻的医生,他终于重新开始,从这一刻起,他终于明白了这一路该赋予的意义。
在路上,在朝圣的路上。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英雄,所有人都被他感动,但只有自己知道,这一路,是自我救赎,仿佛等了一辈子,就为了这一次行走。
在路上,他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离他而去却依旧美丽的妈妈,想起了有战后创伤整日酗酒的父亲,想起了16岁那年离开时的大衣。是的,他有一个缺爱的童年,以至于后来在面对自己的儿子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紧张而短促的慌张让人心疼,从小没有人教会他爱。
在路上,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想起了那个聪明伶俐的儿子。他为他骄傲。而发生的一些过往,导致他不知道怎么跟儿子好好相处。后来,儿子落水,抑郁,酗酒,自杀。妻子也因为这件事和他形同陌路,做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的交流也止乎于三两言。
妻子从此拒绝了外人,也将自己牢牢的放在这个牢笼里。自己出不去,外人也进不来。她每天都要跟儿子讲话,生怕儿子回来她不在。他们也开始了同一个屋檐下的两家人,这样持续了二十多年。
在路上,他回忆了自己这一生,零星散点的回忆片段,拼凑的过程也是在改变的过程。
我们总是说,回忆像个说书的人,只讲回不去的旅程。回忆像一杯酒,也像一剂苦药,撕开了他的伤口,但也有那些温暖的瞬间,划亮他青春的样子。那个奎尼爱上的,或者说是莫琳爱上的哈罗德。敬过往的那杯酒,该怎么强留下故事与你?
在路上,他始终用自己肉体的煎熬对抗着精神压抑的灵魂,碎片化的回忆和故事,漫无目的,毫无关联,不连贯的方式一一打开。他这半生生活的拼图中,这真实,这自由,这人生,让你清晰可见的感受。
欣喜的是,他这一路的自我救赎和与过往的和解的同时,妻子莫琳也重新整理了房间,而整理房间的过程总是会发现一些以前会忽略,但现在看来,弥之珍贵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会改变你从目前对过往所有的看法。
是的,她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了丈夫的不易和他曾经的努力。而这样的事情,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没有没有发现。所以,她也试着慢慢改变,也慢慢想起了他们初次见面那个笑完了腰的但并不好笑的笑话。
只有呼啸而过的车子轧过地上落叶的沙沙声不时打破这片宁静。这声音几乎让他以为自己又回到了海边。而这声音,让他想起不停走向大海深处寻求解脱的儿子,那些拼凑在一起的画面,他害怕极了,他害怕用光了所有借口,却依旧没有救回儿子。这件事,也横梗在他和莫琳之间很多年。
年轻时,看见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井井有条。从来没有想过到六十三岁时会是这个混乱样子。
这一生的悲怆和死灰一般的生活,在这空旷和延展着的的大地上被慢慢放大、咀嚼和回味。那些回忆,当真正的直面和无所畏惧的释放的时候,一切却又显得那么自然。
故事的结局,总会是让人倍感温馨的,他到了贝里克,信寄出的地方,见到了老友,遗憾的是,缺少了老友间的把酒言欢。但那又如何,她始终在信守诺言,而他,也不负所期。
惊奇的是,他和妻子之间美好的瞬间,看似漫不经心,却又被刻意安排的最后,让你总是会有一种你在拼凑哈罗德这一生拼图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的误会,赞叹不已。
看完了这本书,也看完了他们的故事,不平静的内心总是会有一些躁动。人生若只如初相见,但人生又怎能只如初见。
这封信给了哈罗德和莫琳各自重新认识自己和重新认识对方的契机。在行走和等待中回溯,直面那些成长中的缺憾,从而重新找回自己和爱着的对方。
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整个故事有两条互相纠缠,却又互不干涉的线,一条是他行走的这一路,另一条是他不间断的回忆,而始终交织着的时间把这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纠缠在一起,平静的以下午茶的方式叙述的故事,而你却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深陷其中。
全文都在以哈罗德的视角在看这个世界,缺少莫琳的视角。在这整个故事里面莫琳的声音只在《莫琳与礼物》中出现了片段。起了故事的头,但没有继续留下来。
这本书对环境的描写很讲究,刻画的非常细腻,时而窗明几净,满眼都是春天,时而暗淡颓丧,生活失去了颜色。这些环境时刻反应着哈罗德的心情,甚至让人透过这些描写,就能清晰的看到他内心的欣喜和悲恸。
我们终究要离开,哈罗德和莫琳终于牵起了对方的手,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远。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曳。他们,也终于在我们的注视下回家去;他们,也终于会有接下来精彩的生活,远离我们的视线。
行走的过程总会释放一些自己的心念,不管距离长短,不管有没有目的,漫无目的的行走或许更能洗涤内心,所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抽空走一走,找一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