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候某个中午,他驾驶一辆赛车驰骋赛场,冲过终点,全场起立为他欢呼,高举奖杯,赢了!猛地坐起来,额头上还有紧张留下的汗迹,是梦啊。
20岁的张延军坐在团队自制的赛车里冲向终点。他想起了那个中午驰骋的少年,擦擦额头上的汗,不是梦。
于我们,赛车,是一种速度,一种动力,一种激情。
于他,更是一种向往。
“自己喜欢它,自己还同它一起,那便足够”车队成立于2012年,2014年入学的张延军因为与本专业相关而加入车队。从大二开始负责制动系统并不断完善,一直延续到现在。
赛车,陪着他度过了四年,见证了他的成长,而他也见证了车队的发展。
(行知车队)
“那是我第一次拉赞助”
做赛车除去技术层面同样重要的就是赞助资金这个方面。当时团队的技术达到一个新层面,资金支持薄弱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2016年的暑假他带着队员几乎跑遍了太原市所有的4S店,那是他第一次接触车队运营。“我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不友好的店主,也有很多都是中北大学已经毕业了的学长,他们对我们支持了很多。”
通过这次行动,整个车队的名气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解决了赛车练车的场地问题。同年更是和雪佛兰联手做了雪佛兰科鲁兹-直通美国NASCAR太原分站的活动,受邀参加太原国际车展,在16赛季争取到了3万多的赞助资金。
(图为张延军在维修车辆)
“掉进比赛的魔力中”
说到比赛,他摇摇头笑着说:“这个比赛它有毒吧,其实做一场很累很累,但是你做完了,就想着,要不再干一年吧,然后就一年一年干下去”。
15赛季,那是他参加的第一场比赛。“当时我去了赛场,就没回过宾馆,在赛场一直修车。”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整场比赛赛车一直处于维修状态,最后的比赛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左一为张延军)
16赛季,他依然是制动系统的负责人。也是在这年,车队成绩有了质的飞跃:第一次跑完占分比重值较大的耐久测试。“那场比赛我印象很深,跑耐久赛的时候下着瓢泼大雨,赛道特别滑,车手的视线也受到影响,赛车根本无法跑出极限速度,有不少车手因打滑出界而结束了这场比赛。”
张延军回忆“眼看着我们的车手状态越来越好,每跑一圈的速度都在刷新,突然,所有裁判都在喊13号车,停下,停下……我们的车被黑旗罚下,当时大家都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知道我们被误判了。”他顿了一会儿:“不是说影响成绩吧,是那种心情和状态,还有车手的极限速度,都受到了影响,有遗憾吧。”
(左一为张延军)
(车中为张延军)
说及最近的17赛季,可以说是一把辛酸泪了。虽然动力系统得到了升级,从单缸发动机换成了四缸发动机,但是依旧具有其局限。
“你能想象我们的发动机是从实验台上拆下来的么,那台发动机是02年的。和现在咱们学校有的新生差不多年龄。”张延军苦笑道。后来这台“高龄”的发动机也给整个团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离合器、曲轴先后烧着,发动机先后大拆三次,在比赛的前两天更是状态越来越差,幸运的在于比赛当天整体完成良好。
“今年车子跑完全程后,我们一直在笑,就是特别开心,一直在笑。车队今年在全国比赛中从去年的44名到今年的19名,跟我们学校排名相近的是清华大学,第16名。清华这些学校赛车的造价都在大几十万,我们的赛车每年的批款也就是在十万左右。但就像是我们底盘负责人所说,有限的经费做到最好,经费并不能限制学习。排除客观无法改变的因素,我们整个团队将主观因素能做的发挥到了极致。”
(行知车队合影,右三为张延军)
(左一为张延军)
“合起来,就成了赛车的极限速度”
整场采访,他很少只谈及他自己,说到的更多的是赛车,是整个车队。
“一个新的团队需要磨合、了解,举个例子吧,以前不熟的时候,开个会可能要花费几个小时,而到后来彼此有了默契,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了。”他说“车队每个人都在追求极限,合起来,就成了赛车的极限速度。”
动态针分割线
车队经理:刘莉
我们都叫他军哥,他是个特别有责任心的人,细心的照顾着我们。我从大一跟着他学,在他的帮助下,我找到了自己适合的方向。他亲身参与我们车队每一个环节,是个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十分厉害的人。
行知车队现任队长:明瑞东
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个人能力特别强,又有领导力。他真正的了解每一个队员,‘因材施教’,车队的任务的确十分重,但是他一直很纯粹。
车队队员:王海明
他责任心很强,敢于放手去做,他更多的还是服务于队员们,赞助呀那些队员都不用操心,他就可以做好。脾气嘛,有点急躁。
车队队员:孙亚涛
他很有主见,心眼很好,也很聪明。特别牛,尤其是今年比赛的时候,很牛。
(张延军为记者介绍赛车)
内容来源:中北大学青年媒体中心